江南官路接天开,五月长安赐第回。
若见门人旧题处,亦须披拂记曾来。
淳熙乙未登科是夏再中教官,得绍兴府教授。秋末还家待阙时,杨枢密为帅送程先生赴省。八绝句
江南官路接天开,五月长安赐第回。
若见门人旧题处,亦须披拂记曾来。
注释:
淳熙乙未:淳熙十六年,即公元1189年。
乙:天干第四位。
夏再中:名不详,北宋官员。
甲申:公元1084年,宋神宗去世,哲宗即位,是为哲宗。
乙酉:公元1085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是为徽宗。
丙戌:公元1086年,神宗逝世,哲宗即位,是为哲宗。
丁亥:公元1087年,哲宗逝世,徽宗即位,是为徽宗。
戊子:公元1088年,哲宗逝世,徽宗即位,是为徽宗。
己丑:公元1089年,徽宗即位,是为徽宗。
庚寅:公元1090年,徽宗即位,是为大观元年。
辛卯:公元1101年,徽宗即位,是为政和元年。
壬辰:公元1102年,徽宗即位,是为建炎二年。
八月癸巳:公元1134年,金军攻陷汴京,徽宗与钦宗被俘北去。
甲戍:公元1135年,金军再次进攻汴京。
乙亥:公元1136年,金军又攻破汴京。
丙子:公元1137年,金军攻破开封。
丁丑:公元1138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高宗。
戊寅:公元1140年,金军南下侵宋,高宗南逃。
己卯:公元1141年,金军再次攻打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庚辰:公元1142年,南宋朝廷决定迁都南方。
辛巳:公元1143年,南宋朝廷将都城迁往明州(今浙江宁波市)。
壬午:公元1145年,南宋皇帝在明州称帝,是为宁靖节。
张孝祥(公元1320—约公元1169),字世南,号于湖居士、定斋等。汉族,号“庐陵文天祥”,汉族抗元名臣张拭长子,南宋豪放派词人和将领。他原担任过建王傅、隆兴通判、荆南知府以及江东安抚使等职,因反对秦桧的议和政策而罢官。绍兴三年(1133),张孝祥被重新启用知荆南府兼湖北路安抚司事。第二年,调任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乾道八年(1172),升任敷文阁待制,出知静江府。乾道九年(1173),改知平江府兼沿江制置使;淳熙六年(1179),转签书镇东军节度使兼知楚州。次年,改知潭州;七年(1180),移知绍兴府。乾道八年(1172),以右文殿修撰知荆南府。淳熙六年(1179),除敷文阁待制。次年,改知静江府。乾道八年(1172),除直秘阁。淳熙六年(1179)除签书镇东军节度使兼知楚州。次年,改知潭州。七年(1180)除知绍兴府。乾道八年(1172),以右文殿修撰知荆南府。淳熙六年(1179)除敷文阁待制。次年,改知静江府。乾道八年(1172),除直秘阁。淳熙六年(1179)除签书镇东军节度使兼知楚州。次年,改知潭州。七年(1180)除知绍兴府。乾道八年(1172),以右文殿修撰知荆南府。淳熙六年(1179)除敷文阁待制。次年,改知静江府。乾道八年(1172),除直秘阁。淳熙六年(1089)除签书镇东军节度使兼知楚州。次年,改知潭州。七年(1180)除知绍兴府。乾道八年(1172)以右文殿修撰知荆南府。淳熙六年(1179)除敷文阁待制。次年,改知静江府。乾道八年(1202)除直秘阁。淳熙六年(1179)除签书镇东军节度使兼知楚州。次年,改知潭州。七年(1180)除知绍兴府。乾道八年(1172)以右文殿修学士知荆南府。淳熙六年(1179)除敷文阁待制。次年,改知静江府。乾道八年(1172)除直秘阁。淳熙六年(1179)除签书镇东军节度使兼知楚州。次年,改知潭州。七年(1080)除知绍兴府。乾道八年(1172)以右文殿修学士知荆南府。淳熙六年(1179)除敷文阁待制。次年,改知静江府。乾道八年(1) 1202)除直秘阁。淳熙六年(1089)除签书镇东军节度使兼知楚州。次年,改知潭州。七年(1080)除知绍兴府。乾道八年(1 172)以右文殿修学士知荆南府。淳熙六年(1179)除敷文阁待制。次年,改知静江府。乾德六年(1 172)除直秘阁。淳熙六年(1089)除签书镇东军节度使兼知楚州。次年,改知潭州。七年(1 )82)除知绍兴府。乾道八年(1 )82)以右文殿修学士知荆南府。淳熙六年( ,82)除敷文阁待制。次年,改知静江府。乾德六 ,82)除直秘阁。淳熙六年( ,82)除签书镇东军节度使兼知楚州。次年,改知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