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东望越州山,七载重来喜破颜。
却数故人今几在,一襟清泪湿潸潸。
【注释】
- 钱唐道中望越州山:在杭州,越州是绍兴的别称。钱塘江流到绍兴时折向东流,所以叫东望。越州山,指会稽山,又称禹陵山,位于浙江绍兴市东南。
- 七载重来喜破颜:诗人自注:“余昔过会稽,有感赋诗。……今七载重至。”意思是:七年后又来到此地,很高兴,破颜而笑。破颜,谓笑得开怀愉快。
- 却数故人今几在:却,回也。却数,犹言“还问”。故人,老朋友。几在,有几在呢?几,多少的意思。
- 一襟清泪湿潸潸:一襟,指衣襟。清泪,指眼泪。潸潸,流泪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中通过作者与友人的对话形式表达出对友人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
“隔江东望越州山”,起笔点明题意。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点明自己这次远游的目的,即东望越州山。越州山是作者的家乡所在地,也是他多次游览的地方,因此他十分怀念故乡,每次出游都希望能早日回到那里。然而由于战乱的缘故,自己已经七年没有回到故乡了。“七载重来”四字,概括了诗人此次归来的心情。
第二句写诗人归来的喜悦心情。“喜破颜”,是说自己高兴得面带笑容,破颜而笑。“喜”在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把喜悦的感情表现得更加生动。
第三、四句写诗人与老友重逢的情景。“却数故人”三字,表明诗人正在与友人交谈。“一襟清泪湿潸潸”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见时的激动心情。诗人在与友人久别的今天终于见面了,不禁热泪盈眶。“一襟”指衣襟,“潸潸”形容眼泪不停地往下掉的样子。“却数故人”,说明诗人正在与老友交谈;“一襟清泪湿潸潸”,说明诗人因为与朋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而热泪长流。
这首诗是作者七次过会稽山时所作,其中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