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峥嵘如石柱,小字参差似钗股。
醉中写出矾山歌,梦中飞入矾山路。
恍然身在家林间,壶公八柱横当前。
并州剪刀色如水,剪取一半壶公烟。
袖归阁置晴窗著,相伴匡床闲企脚。
浑家惊喜看不休,一拳寒雪春未收。
但怪长身成缩瑟,不见当年倚天立。
昔如四辅朝帝乡,今如侏儒栏楯旁。
元是山灵有诗癖,要来丈室亲词客。
帝令费老下教之,千仞高崖缩盈尺。
又怪素发垂冰肤,不见当年青玉腴。
昔如婑媠春风髻,今如点滴银盘酥。
元是山灵生老思,时世梳妆非所喜。
帝令河汉下濯之,洗尽烟岚见云子。
四翁相对凛不他,正味森森酸齿牙。
更着玚花成五友,同名共色相辉华。

这首诗是一首词,作者为元代的张可久。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赏析:
这首词描写的是矾山的美景以及矾山的神奇力量。矾山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是一个著名的景点。矾山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石头形状奇特,如同石柱一般高大而坚实。

  1. 大字峥嵘如石柱,小字参差似钗股。 - 这里的“大字”和“小字”指的是矾山的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石柱般高大,有的则像钗股般细小。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矾山的奇景。

  2. 醉中写出矾山歌,梦中飞入矾山路。 - 描述了人们在醉酒或梦境中都能感受到矾山的美。这里的“矾山路”象征着矾山的美丽与神秘。

  3. 恍然身在家林间,壶公八柱横当前。 - 这里用“家林间”来形容矾山的宁静与和谐,而“壶公八柱”则形象地描绘了矾山的形状。

  4. 并州剪刀色如水,剪取一半壶公烟。 - “并州剪刀”是指一种古代的剪纸工具,这里用来比喻矾山的景色美不胜收。“剪取一半壶公烟”则暗示着矾山的美丽如同仙境一般,难以捉摸。

  5. 袖归阁置晴窗著,相伴匡床闲企脚。 - 描述了诗人将矾山的美丽带回家的情景。这里的“晴窗”意味着晴朗的窗户,象征着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6. 浑家惊喜看不休,一拳寒雪春未收。 - 描述了家人对矾山美丽景色的反应。这里的“拳头”形象地比喻了矾山的壮丽景观。

  7. 但怪长身成缩瑟,不见当年倚天立。 - 这里的“缩瑟”指的是乐器瑟,这里用来象征矾山的壮丽景观。同时,“倚天立”也暗示了矾山的高耸入云之态。

  8. 昔如四辅朝帝乡,今如侏儒栏楯旁。 - 描述了矾山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过去的矾山如同四位大臣(四辅)一样高耸入云,而现在则变得矮小了许多。这里的描述既体现了矾山的变迁,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变化的感慨。

  9. 元是山灵有诗癖,要来丈室亲词客。 - 这里的“山灵”指的是矾山的灵魂,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里的“诗癖”则暗示了矾山的美丽与神奇之处。

  10. 帝令费老下教之,千仞高崖缩盈尺。 - 描述了皇帝命令费老前来教授矾山的美景。这里的“费老”指的是费道尔吉,他是元代的一位著名画家。这里的“千仞高崖缩盈尺”则形容了矾山的美景在费老的指导下变得更加完美。

  11. 又怪素发垂冰肤,不见当年青玉腴。 - 这里的“素发”指的是白发,这里用来比喻矾山的古老和悠久。这里的“青玉腴”则是形容矾山的颜色如同青玉一般细腻。

  12. 昔如婑媠春风髻,今如点滴银盘酥。 - 这里的“婑媠春风髻”指的是古代女子的发髻,而“点滴银盘酥”则形容了矾山的美景如同细雨般洒落在湖面上一般。这里的描述既展现了矾山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赞叹。

  13. 元是山灵生老思,时世梳妆非所喜。 - 这里的“生老思”指的是山灵对自然的思念,它不希望被世间的琐事所打扰。这里的“梳妆”则暗示了矾山的自然之美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就能展现出来。

  14. 帝令河汉下濯之,洗尽烟岚见云子。 - 这里的“河汉”指的是银河,这里用来比喻矾山的美丽如同银河一般璀璨夺目。这里的“烟岚”则形容了云雾缭绕的景象。

  15. 四翁相对凛不他,正味森森酸齿牙。 - 这里的“四翁”指的是四位老人,他们相互面对,彼此之间没有言语交流却能感受到彼此的默契和情感。这里的“森森”则形容了四位老人的形象,他们的神态庄重而严肃。

  16. 更着玚花成五友,同名共色相辉华。 - 这里的“玚花”指的是一种红色的花朵,这里用来比喻友情的美好和纯洁。这里的“五友”则指五位老人,他们互相帮助、支持和关爱。这里的“同名共色相辉华”则形容了五位老人之间的友谊如同五颗闪耀的星星一样美好而璀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