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垂名岂敢,三年费俸长闲。
有酒似陶元亮,无愁学庾子山。
三和
万古垂名岂敢,三年费俸长闲。
有酒似陶元亮,无愁学庾子山。
诗句释义
- 万古垂名:“垂名”指的是名声远扬,而“万古”则表达了时间的长远,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希望自己的名声能够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 三年费俸长闲:“费俸”即耗费俸禄,指自己因公务繁重或生活所需而不得不放弃一些个人的享乐时间。而“长闲”则是长时间的闲暇,可能意味着诗人在忙碌之余仍能保持一定的自由与闲适。
- 有酒似陶元亮: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文人,以归隐田园著称,这里的“有酒”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通过饮酒来放松心情,寻找心灵的宁静。
- 无愁学庾子山: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中常流露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无愁学庾子山”表明诗人虽有忧国忧民之心,但也能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不沉溺于忧愁之中。
赏析
项安世的《三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与时代背景。诗中“万古垂名岂敢,三年费俸长闲”体现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态度,即使拥有显赫的名声也不会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珍视生活中的闲暇时光。这种心态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名利看淡、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理念。
“有酒似陶元亮,无愁学庾子山”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像陶渊明那样追求自然的美和心灵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如庾信一样忧国忧民,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这种复杂的情绪交织,使得他的诗歌既有深沉的思考,又有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项安世的《三和》不仅是一首描绘个人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诗,更是一幅反映宋代文人精神面貌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