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绕川原又载驰,人情风物共依依。
胶舟野水涸将尽,卷雨岭云寒不飞。
岂惮长途劳使传,尚寻清景扣禅扉。
前山次第看梅发,剩带新年春色归。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离开秦州后,途经清江所作。诗人在旅途中,对所见的川原、人情、风物等自然景物,抒发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缭绕川原又载驰,人情风物共依依。
- 胶舟野水涸将尽,卷雨岭云寒不飞。(注释1:胶舟,船名。)(注释2:卷雨,形容雨势很大。)
胶舟野水涸将尽,卷雨岭云寒不飞。(译文:胶舟停泊在野外的水边,已经干涸,卷起的乌云笼罩着山岭,冷冽的寒风不能吹散。)
- 岂惮长途劳使传,尚寻清景扣禅扉。(注释1:岂,表示反问的语气。)(注释2:禅门,指佛寺的门。)(注释3:尚,还是。)
岂惮长途劳使传,尚寻清景扣禅扉。(译文:哪里会害怕路途遥远,辛苦劳累,使者还要去传达信息呢?我仍然要追寻这清幽的景色,敲开寺院的大门。)
前山次第看梅发,剩带新年春色归。(译文:先看到山上的梅花次第开放,还带着新年的气息回来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风景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生活美好景象的向往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情风物,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