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年年拥使麾,放身闲处避危机。
为思清汉还重去,犹厌承明未肯归。
天上荣途方策足,林间轻霭尚沾衣。
区区斥鴳宁能啸,只得蓬蒿自在飞。
【注释】
洋州:今陕西洋县。
何事年年拥使麾(使麾:指节度使的印信、令牌)?
放身闲处避危机(放身,指摆脱官职;闲处,指远离官场);
为思清汉还重去(清汉:指汉朝,借指朝廷;重去,指再回朝廷),犹厌承明未肯归(承明:官名,指翰林院,这里泛指朝廷)。
天上荣途方策足(天上:指朝廷;策足,指有足够条件),林间轻霭尚沾衣(林间:指山林;轻霭:指云雾,这里喻指朝政上的浮云)。
区区斥鴳宁能啸(斥鴳:一种鸟,这里用作比喻,意谓自己像这种小鸟一样微不足道):只得蓬蒿自在飞(蓬蒿:草本植物,这里用作比喻,意谓自己像这种野草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居后写的一首赠别之作。全诗以“知”字领起,首二句写其辞官的原因,次二句写其辞官后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写其内心的感受。
开头两句:“何事年年拥使麾,放身闲处避危机。”这两句是说:为何每年还要手握使臣的令节、佩带将军的印玺呢?是因为在闲适的地方也难以避开朝廷政治上的种种矛盾和斗争。这两句看似平淡,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慨。诗人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的时候,曾对朝政有过一些建言献策,但当权者往往不予采纳,于是便愤而辞官,远离官场。然而,他并未真正脱离官场的是非之争,所以尽管隐居山林,仍然心系朝廷,时时关注着朝政的风云变幻。
第三、四两句:“为思清汉还重去,犹厌承明未肯归。”这两句是说:想到朝廷的清远和自己的清廉,我还要再度回归;因为朝廷的清远和自己的清廉都不够充分,所以我不愿意回到朝廷中去。这两句是说:朝廷的清明与否,与个人的清廉无关,自己要再度回归朝廷;而朝廷的清明与否,又与个人的清廉有关,自己不愿意回到朝廷中去。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理和苦闷心情。
第五至六两句:“天上荣途方策足,林间轻霭尚沾衣。”这两句是说:朝廷里的荣耀之路正为我铺开,山林间的轻雾还飘拂在我身上。这两句是说:朝廷里的道路虽然宽阔平坦,但自己并不想走;山林中的轻雾虽然飘逸潇洒,但它仍笼罩着我。这两句是说:朝廷里的荣耀之路虽然宽广平坦,但我不愿走;山林中的轻雾虽然飘拂洒脱,但它仍然笼罩着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理和苦闷心情。
最后两句:“区区斥鴳宁能啸,只得蓬蒿自在飞。”这两句是说:我这小鸟儿还能发出叫声吗?(因为朝廷中没有容身之地)只能像那野草一样自由自在地随风飘扬了。这两句是说:我这个小鸟儿还能叫唤一声吗?只能像那些野草一样自由地随风飘荡了。这是说:朝廷中没有容身之地;自己只能在山林中过隐居生活了。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厌恶之情。
全诗通过咏物抒怀,借物言志,托物言情,抒发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情绪以及自己在政治上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理和苦闷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