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一丘壑,深衣折角巾。
谁曾令子见,忽漫写吾真。
更不游方外,于何顿若人。
呼儿一笑看,下笔可能亲。

【注释】

壬午:即唐玄宗天宝元年(七四二年)。初秋:农历七月中,是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写真:指画像。陈生:指诗人的好友陈鸿。一丘壑:指隐居的生活。折角巾:古代隐士多戴折角巾。子:你。忽漫:随意、漫不经心的意思。方外:指道家的修行者。于何顿若人:哪里能像真人一样呢?呼儿:指儿子。一笑看:以笑容对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与朋友陈鸿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对他的赞美之情。

首句“居士一丘壑”,点明自己是个喜欢隐居生活的居士。“居士”是佛教徒对在家信佛的人的称呼。“一丘壑”指一个隐居之所,也比喻退隐生活。“居士一丘壑”表明作者有隐逸之志,不愿在仕途上奔波忙碌。

中间四句是诗人写给他的好友陈鸿的。“谁曾令子见”,意思是说,陈鸿有没有见过我隐居生活的“一角”?“子”指你,这里指陈鸿。“忽漫写吾真”,大意是说我何时开始画画,将我真实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这里的“写真”就是画画。“真”指的是自己的肖像。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画过像了,而陈鸿却一直想画我的样子。

后四句是诗人对陈鸿说的一番话。“更不游方外”,意指我不追求道家的长生不死。“于何顿若人”,这是说,陈鸿你在哪里能够成为真人呢?“呼儿一笑看”,意思是让我的孩子来看一看我画的像。“下笔可能亲”,意思是我的画笔下的人物就像我自己一样亲切。“呼儿”是让陈鸿的儿子过来观看。“笑看”表示陈鸿的儿子很欣赏这幅画像,他笑着看着它,好像在看真人一般。

整首诗通过诗人赠给友人陈鸿画像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情谊,并赞美了他的才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