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忝通家子,公如父行亲。
一书虽不欠,半面遂无因。
旅榇千江远,铭旌两竹新。
庆门宁有此,造物岂其仁。

【注释】:

我忝通家子:我惭愧地称自己为与您是世代通家的亲戚。

公如父行亲:您就像我父亲一样亲。

一书虽不欠:一封书信虽然不算缺(表示歉意)。

半面遂无因: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了。

旅榇千江远:灵车漂在江中,行程遥远。

铭旌两竹新:墓碑和旗杆都是新的。(“铭”指刻在墓碑上的字)

庆门宁有此:我们家门中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福气?

造物岂其仁:老天爷难道真有仁心吗?

【赏析】:

此诗为挽黄太守之作,写诗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开头两句点明与友人的关系,并称赞他像父亲的德行,接着写书信不够,不能见一面的遗憾,然后说灵车已飘到千里之外,而墓碑与旗杆却是新近竖立的,最后说我们家族中哪会有这样的福分啊!最后一句是对老天爷的责问,感叹老天爷没有仁爱之心。全诗情感真挚感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悼念亡友所作。作者自谦地说:“我忝通家”,意思是我愧对与你同族的亲戚身份。黄裳是李商隐的好友,两人关系密切,所以作者自称是与黄裳“世通”,又言及黄裳的德行,故称“通家”。黄裳之丧,作者以同族身份前去吊唁,自然要向死者家属表示歉意,所以诗中有“书虽不欠”、“半面遂无因”等自责之语。

“旅榇千江远,铭旌两竹新。”这两句写黄裳灵柩漂泊江上,而墓地、墓旗却尚新,表现了黄裳生前为人正直,死得清白。

“庆门宁有此,造物岂其仁。”这是对天地神灵的责问。作者认为黄裳的不幸遭遇,是因为天地神灵的偏袒。这里表达了李商隐对天地鬼神的怀疑态度,也表达了他的愤慨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