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伯松楸后,宗文玉雪初。
吹灯躬夜绩,听子读残书。
帅阃方兰膳,王畿又版舆。
药成人不见,月里踏蟾蜍。

丘母太硕人湩氏挽诗二首

共伯松楸后,宗文玉雪初。
吹灯躬夜绩,听子读残书。
帅阃方兰膳,王畿又版舆。
药成人不见,月里踏蟾蜍。

一、译文解读

  1. 共伯松楸后: 这句“共伯松楸后”可能指的是诗人在哀悼逝者之后,对生命无常的沉思和感慨。共伯,即春秋时期的共伯,此处可能象征着一种超越生死的永恒或超然的态度。松楸,常用于表示墓地,也象征生命的终结。

  2. 宗文玉雪初: “宗文玉雪初”,此句形容宗室子弟如玉石般纯净无瑕,初显锋芒。玉雪,常用来形容人的品性高洁如同晶莹的玉石或洁白的雪花。这里强调了逝者的纯洁与高尚品质。

  3. 吹灯躬夜绩: 此部分表达了一种勤勉刻苦的精神,“吹灯躬夜绩”形象地描述了夜晚辛勤工作的情景。吹灯,通常指点亮灯火以继续工作;躬夜绩则暗示了在夜晚仍坚持劳作。这反映了诗人对逝者生前勤奋生活态度的缅怀。

  4. 听子读残书: 此句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听子读残书”显示逝者生前喜欢阅读,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不愿放弃求知和学习的乐趣。这体现了对逝者精神世界的尊重和怀念。

  5. 帅阃方兰膳:“帅阃”一词可能是指军事统帅或者高级指挥官,“方兰膳”则意味着正在准备宴会,享受美食。这里的描写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可能是对逝者生前奢华生活的批评或是对其简朴生活方式的赞美。

  6. 王畿又版舆: “王畿”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中心区域,“版舆”可能意味着制作车舆或马车。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逝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其身后人们对其评价和记忆的延续。

  7. 药成人不见: “药成”可能是指药物已经配好但尚未服下(意指已去世的人),“人不见”则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再见的愿望。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8. 月里踏蟾蜍: “月里”通常指的是月亮之上,“踏蟾蜍”则是用来形容诗人在月宫中行走的形象。这可能是诗人的一种艺术想象,也可能是在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对逝者的追忆和敬仰之情。

二、赏析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其情感深邃、意境优美,展现了杨万里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1. 诗歌结构与韵律:全诗押韵严谨,每两句一组,形式上形成了对称美,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朗朗上口。

  2. 意象运用与寓意:诗句中的“共伯松楸后”、“宗文玉雪初”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诗人对逝者品格的赞美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听子读残书”、“帅阃方兰膳”等场景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逝者生前生活状态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3. 情感表达与哲思:诗中既有对逝者的缅怀之情,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逝者生前行为的描述,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等深层次话题的思考。这种情感上的抒发和哲理上的探讨,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逝者个人的追忆,更是对整个人生历程的哲学总结。

  4. 语言风格与文化内涵:杨万里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充满幽默情趣,这与他的个人性格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同时,这首诗还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对松楸、玉雪等自然物的描写,以及对宴饮、读书等社会习俗的反映,这些元素的结合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厚度,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跨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角度。

杨万里的《丘母太硕人臧氏挽诗二首》不仅是一首悼亡诗,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文化深度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