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冻朝还积,寒曦暖未多。
霜轻犹著草,冰重亦浮河。
山尽酣馀势,潮归殿去波。
六朝遗迹在,故老尚传么。

晓泊丹阳馆

夕冻朝还积,寒曦暖未多。

霜轻犹著草,冰重亦浮河。

山尽酣馀势,潮归殿去波。

六朝遗迹在,故老尚傅么。

注释

  • 夕冻朝还积:指天气寒冷,晚上冻得早晨回来时还结了一层雪。
  • 寒曦暖未多:太阳的光线温暖,但并不多。
  • 霜轻犹著草:虽然霜已经融化,但仍有薄霜附着在草上。
  • 冰重亦浮河:厚厚的冰层仍然浮在河面上。
  • 山尽酣馀势:山的景色似乎还沉浸在早上醒来后的状态中。
  • 潮归殿去波:潮水退去,留下了波浪拍打的痕迹。
  • 六朝遗迹在: 六朝的遗迹仍然存在。
  • 故老尚傅吗:老人依然记得过去的一些情况或言语。

译文

夜晚被冻到早上回来的时候,积雪覆盖了整个地面。虽然太阳开始变暖,但温度并不高。空气中仍然弥漫着淡淡的霜气,草地上还留有一些霜痕。厚重的冰层使得水面变得异常平静,仿佛漂浮在河面上。山的颜色和形状似乎还保持着清晨醒来时的样子,山峦连绵不绝,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潮水的退去,留下了一道道波浪拍打岸边的印记。六朝时期的遗迹仍然保存完好,当地老人还能回忆起过去的情况。

赏析

《晓泊丹阳馆》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之一,描绘了一个冬日早晨的场景。诗中的“霜轻犹著草”与“冰重亦浮河”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在不同季节下的变化,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感捕捉能力。通过对自然细节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寒冷却美丽的冬晨。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触觉的结合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霜和冰的比喻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加深了读者对寒冷环境的感受。同时,诗中提到的“山尽酣余势”和“潮归殿去波”,则通过动态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这种动静结合的写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让人读起来既能感受到静谧的美,又能体会到大自然的节奏和韵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