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得三吴遍,清奇最是苏。
树围平野合,水隔别村孤。
震泽非尘世,松陵是画图。
更添一诗老,载雪过重湖。

【注释】

过平望三首:指路过吴兴(今属浙江湖州)的平望。平望,古称乌程、乌相。

行得三吴遍,清奇最是苏:走过了江南三大名郡,但觉得最清奇的是乌程乌镇(在今浙江湖州市)。

树围平野合,水隔别村孤:树木环绕着广阔的田野,与另一座村庄相隔在水面上,显得很孤单。

震泽非尘世,松陵是画图:震泽不是人世间,而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松陵也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这里用“震泽”和“松陵”代指乌镇和乌程。

更添一诗老,载雪过重湖:更加增添了一个写诗的老翁,冒着大雪渡过重湖去游览。

【赏析】

《过平望三首》,此为作者晚年游踪之一。全诗共三首,每首都有小序,自叙行程。第一首写经过乌程县时的所见所感,第二首写经过桐乡时所见所感,第三首则写了经过湖州时的所见所感。诗人对江南胜地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而其笔法之精妙,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首句“行得三吴遍,清奇最是苏”,点明题旨。“行得三吴遍”,表明这是一次漫游江南的行程。诗人说:“行得三吴遍”,“三吴”指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即乌程、余杭、嘉兴三州之地。“清奇最是苏”,以“清奇”二字总括乌程的山川风物。“清奇”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名词,指风景清丽奇秀。“苏”是乌程县的简称,也指乌镇。诗人游历到乌程,不禁发出赞叹:这里的山清水秀,真可以说是天下无双,无与伦比啊!

次句“树围平野合,水隔别村孤”,写乌程的自然风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平原大地上,四周被茂密的树林包围着,显得格外幽深;远处的一座小桥将一条清澈的小河与对面一座小村庄隔开,显得十分孤独。“树围”、“别村”、“平野”、“水隔”四组意象,共同勾勒出乌程一带的优美景色。诗人通过这两组意象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乌程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震泽非尘世,松陵是画图”,进一步描绘了乌程的自然风貌。“震泽”,指太湖;“松陵”,指松陵古镇,在今浙江长兴县南。《太平寰宇记》卷一0六“湖州府”引《舆地志》:“吴兴县……东南至长兴县一百里。”据此可知,乌程与长兴相接。诗人从“震泽”写到“松陵”,似乎在说两者都美不胜收,但实际不然。因为诗人游乌程,主要是为了欣赏那里的自然风光,所以,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松陵”。而“松陵”,正是诗人心目中的人间仙境。诗人通过对“震泽”与“松陵”的比较描写,突出了对“松陵”的喜爱。“画图”一词出自《庄子·盗跖》:“使蚊负山,商倍箭,蟂衔枚,蚁多于牛,而积善如丘山。”意谓:让蚊虫背山,商人们背箭,蚂蚁背负着箭头,而蚁群之多超过一头牛,积善如山一样堆积。此处借喻松陵胜景如画。

末二句“更添一诗老,载雪过重湖”,点题。诗人说:“我年已老了,更添一诗老”,说明此时诗人已经年迈体衰,但仍喜欢出游作诗。“载雪”,指扛着雪具前行。“过重湖”,泛指过重湖道。重湖,即湖州城西的钱塘江上的西湖。诗人游完乌程后,又兴致勃勃地去游湖州。在湖州游览时,诗人又遇到了一场大雪。于是,他冒着大雪,顶着寒风,一路跋涉,终于来到了钱塘江边——重湖。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色:前两句写景,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却写得清新秀丽;中间两句抒情,以议论为主,感情充沛;后两句叙事,以议论为主,感情豪放。这种寓情于事的写法,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情趣又有力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