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雾双溪水,秋风百舫桥。
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
落月能相伴,疏钟似见招。
小亭憩山半,换马上岧峣。

晓雾双溪水,秋风百舫桥。

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

落月能相伴,疏钟似见招。

小亭憩山半,换马上岧峣。

注释:

  1. 五更入宣城诣天庆观朝谒:清晨五更时分进入宣城市,前往天庆观朝拜。
  2. 晓雾双溪水,秋风百舫桥:早晨的雾气笼罩着双溪,秋风中吹动着百艘船上的桥梁。
  3. 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行走穿过了宣城市的城墙,回头望着远方的女子墙。
  4. 落月能相伴,疏钟似见招:月亮渐渐落下,似乎在陪伴着我;稀疏的钟声仿佛在向我招手。
  5. 小亭憩山半,换马上岧峣:我在一个小亭子里休息,更换马匹时站在高处眺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清晨出发前往宣城天庆观的行程和所见所感。诗的前四句通过描绘晨雾中的双溪、秋风中的百舫桥梁以及行走在宣城城内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特别是“落月能相伴”一句,将明月拟人化,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浪漫。
接下来的两句转向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不仅描述了自己行进中的所见,还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却望女墙遥”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宣城女墙这一古老建筑的敬畏,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向往。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在小亭歇息,并更换马匹时站在高处眺望,这种情境让人联想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有的游历经历。而“换马上岧峣”一句,则巧妙地利用了“岧峣”一词来形容高处的景象,既突出了诗人对高处的向往,又与前文中提到的“女墙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成功地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旅行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