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知北味饮中瑰,暖律何缘到死灰。
去岁海红犹间识,今年淮白不曾来。
一寒尚有绨袍赠,双鲤仍随尺素回。
厚禄故人书尽绝,只馀计相解相哀。
诗句注释与译文:
- 诗句注释:
- “宝奁寡贡笑权臣,筠掩分甘荷故人” - 这里描述了一位官员(宝奁)在宴会上表现出的慷慨与谦让。
- “天下众鳞谁出右,淮南双玉忽尝新” - 表达了对某人或某物的极高评价和羡慕之情,暗示其在同类中的独特地位。
- “一寒尚有绨袍赠,双鲤仍随尺素回” - 描绘了收到他人赠送的物品,如温暖的毛衣和两条鲤鱼。
- “厚禄故人书尽绝,只余计相解相哀” - 表示因为自己的地位变化,曾经亲密的朋友书信稀少,只剩互相安慰。
- 译文赏析: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政治变迁中的孤独、失落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淮白”和“海红”等自然物象,寓意生活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变化。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对比和转折的手法,从过去的恩情到如今的疏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诗句解析:
- “宝奁寡贡笑权臣,筠掩分甘荷故人” - 这里的“宝奁”比喻为贵重的礼物盒,而“寡贡笑权臣”则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显示出诗人在面对权贵时的低调和克制。
- “天下众鳞谁出右,淮南双玉忽尝新” - 通过将对方比作珍贵的“双玉”,诗人不仅赞美对方的才华和品质,也表达了自己对其独特地位的认可。
- “一寒尚有绨袍赠,双鲤仍随尺素回” - 这里“绨袍”是厚重的羊毛衣物,象征深厚的情谊;而“双鲤”则是古代书信中常用的吉祥物,寓意着友谊的长久和稳定。
- 文化背景:
-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学繁荣和文化兴盛的时代,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尤为频繁。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 历史影响:
- 尽管这首诗本身可能并不广为人知,但作为杨万里的作品之一,它在宋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杨万里诗歌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