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学光阴璧不如,简编灯火卷还舒。
极知储后勤稽古,却是儒生懒读书。
心到帝王图籍外,手追雅颂国风初。
人间未见瑶山集,十倍曹丕尚有馀。
诗句一:典学光阴璧不如,简编灯火卷还舒。
译文一:学习的时光犹如无价之璧,而灯下翻阅古籍时灯光却显得如此微弱。
赏析一: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学习时光宝贵和书籍灯火相伴的感慨。”典学光阴”指学习时的宝贵时间,”璧不如”则形象地比喻出这时间的价值胜过珍宝。”简编灯火”描绘了夜深人静之时,一盏孤灯下翻阅书页的情景,”卷还舒”则传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整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学习的艰辛与乐趣共存的状态。
诗句二:极知储后勤稽古,却是儒生懒读书。
译文二:深知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勤奋求索古代智慧,却也是那些儒生们往往懒惰不学。
赏析二:”极知储后勤稽古”中的”极知”强调了作者对于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而”储后”则暗含着储备知识和传承文化的意义。”勤求索”表现了作者勤奋好学的态度。”稽古”则是指研究古代的智慧。最后一句中的”却是儒生懒读书”反映了部分儒家学者在学习上的懈怠。这里的”懒惰不学”是批评,但同时也反映出儒家传统中重视学问的一面。
诗句三:心到帝王图籍外,手追雅颂国风初。
译文三:内心追求的是帝王治国的理念之外,手上追随的是雅颂诗歌的开端。
赏析三:此句诗意表达的是作者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试图理解更深层次的治国理政思想。”帝王图籍”指的是治理国家的书籍或政策,”雅颂国风”则特指古代诗歌中赞美国家的章节。这里体现了作者将文学艺术与政治理念结合的思想倾向。
诗句四:人间未见瑶山集,十倍曹丕尚有余。
译文四:在世间未曾见到这样的盛况,即便曹丕的成就也不过是我的百倍有余。
赏析四:这里的”瑶山集”可能指的是某种盛大的集会或者文化盛事,”十倍曹丕尚有余”则表明杨万里自认为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历史上著名的曹丕(即魏武帝曹操)。这句话不仅显示了诗人自谦,也流露出一种超越前人、追求卓越的精神。
诗句五:金茎分露与黄花,银汉非烟作瑞霞。
译文五:金铜做的茎分洒着露水和菊花,银河不是烟而是祥瑞的彩霞。
赏析五:此句描绘了一个瑰丽壮观的景象,用金铜制成的茎象征着皇家的尊贵和权力,而露水与菊花则暗示了自然的清新与美丽,”银汉非烟作瑞霞”更是将天上的景象与人间的景象完美融合,形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这种描写不仅富有想象空间,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