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笑戎葵定自痴,不愁曦景蚤兼迟。
便令隔雾光难到,也则倾心苦为谁。
卫足平生非我志,向阳一点只天知。
话头试问伯休父,休父丹衷便是葵。
【解析】
题名是《寄题程元成给事山居三咏葵心堂》,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题目看,这首诗应该和程元成一起写,所以第一句“人笑戎葵定自痴”中的戎葵,就是程元成。第二句中的曦景,指阳光。第三句中的隔雾,指隔着云雾。第四句中的倾心,指全心投入。第五、六两句中,“卫足平生非我志”中的卫足,是指程元成。“向阳一点只天知”中的向阳,指向着太阳。最后两句中的伯休父,指的是孔子弟子颜回的字号。
【答案】
(1)注释:①戎葵:向日葵。②曦景:阳光。③便令:即使。④丹衷:赤诚之心。⑤伯休父:即颜回,字仲尼,孔子弟子。
译文:
人们笑话向日葵痴傻地对着太阳,它并不愁阳光来去迟速。即使隔着云雾光也难以到达,但全心投入又是为了谁呢?卫足平生不是自己的志趣,向阳一点只是天知道。
赏析:
此诗首句“人笑戎葵定自痴”,起得突兀,而语意双关,既点明诗题中的“葵”,又暗扣诗人自己的名字——程元成,为后文的议论张本。次句“不愁曦景蚤兼迟”,是承接上句而来,意思是说,人们都笑话我像向日葵那样痴痴地对着太阳,其实我并不为此感到烦恼,因为我自有我的打算;太阳升起落下,总是在一定的时令里进行,这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这里,诗人运用了反诘的修辞手法,以问代答,把本来平淡无奇的议论翻出新的意味来。第三、四句,“便令隔雾光难到,也则倾心苦为谁”,是承前启后的过渡之笔。既然人们都嘲笑我痴,那么我为什么不改变一下态度呢?即使隔着云雾,光也不能照射到,但我还是要倾注我全部的心力,究竟要为谁呢?诗人在这里进一步发挥了他的“痴”论。
末两句“卫足生平非我志,向阳一点只天知”。“卫足”,指程元成。“向阳一点”,比喻程元成的志向是光明磊落的。“只天知”,表明只有天知道程元成的志向,他是不会为了什么而改变自己的志向的。
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感情深沉真挚,充分体现了诗人耿直的性格和高洁的情操,读来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