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人何似相山难,惭愧渠侬眼不寒。
木末凉风无半点,如何又欲跨归鞍。
诗句释义
1 相人何似相山难: 这句话表达了对“相人”和“相山”难度的比喻。相人,通常指的是看相或相面的人,而相山则是指根据山的形状和特征来预测未来或判断吉凶。此处用“难以比拟”来形容二者的困难程度。
惭愧渠侬眼不寒: 这里表达了自嘲的意思,即因为自己的眼睛没有像对方(杨山人)那样敏锐,无法准确观察事物的变化,所以感到惭愧。这里的“渠侬”是对杨山人的亲昵称呼,表示亲切和尊重。
木末凉风无半点: 这句描述了一个自然景观,即树木的尖端被凉爽的微风吹拂,但没有任何树叶飘落的迹象。这个景象可能用来比喻某种事物的表象与本质不符,或是暗示杨山人的见解与实际不符。
如何又欲跨归鞍: 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迟疑的情绪。“如何”是一个反问句,用来表达困惑和不确定;“又欲”表示再次尝试的意思;“跨归鞍”可能是形容准备离开或返回的动作。整体上,这句话透露出说话人对于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选择的犹豫不决。
译文
送别杨山人和擅长谈相及地理的人
相人与相山相比难以分辨,我对此感到惭愧,因为我的眼睛不够敏锐。
在树梢末端感受到清凉的微风,却没有任何树叶飘落的迹象。
为何又要跨回那已经离开的马背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场景,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诗中通过对比“相人”和“相山”,强调了观察力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树叶未落的景象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杨山人见解的怀疑,以及对自己观察能力的反思。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继续前行的犹豫,反映了内心的矛盾和不确定性。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自然景象引发对人际交流、观察能力和生活选择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