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非晴非雨天,船行不浪不风间。
坐来堪喜还堪恨,看得南山失北山。

【注释】

《小舟晚兴四首》其一:人在非晴非雨天,船行不浪不风间。坐来堪喜还堪恨,看得南山失北山。

“小舟晚兴四首”为一组诗,共四首。这是第一首。

“小舟晚兴”即诗人乘船游览江上景色,以寄托他的政治抱负。

“人在非晴非雨天”,意为:我在这非晴非雨的天气中,坐在这小船上。这里的“晴”与“雨”分别指晴朗、下雨;“天”是天气。“人”指诗人自己。“在非晴非雨天”,即诗人不在晴朗的天气里,也不在下雨的天气里,也就是说诗人处在一种不太理想的环境。“非晴非雨天”即指诗人所处的一种不明朗的政治局势,即当时北宋朝廷对西夏用兵,宋军屡战屡败的形势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

“船行不浪不风间”,意为:船在行驶过程中,既不遇大风巨浪,也无惊涛骇浪,一切都很平稳。“浪”指大风巨浪;“风”指狂风。“间”是“中”,“中间”。这里意谓诗人在这时乘船,正逢其时,没有遇到什么风浪。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环境的满意之情。“不浪不风间”即指诗人所处环境比较平静,没有大的风波。“不浪不风间”与“人在非晴非雨天”相照应,表明诗人虽遭贬谪,但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坐来堪喜还堪恨,看得南山失北山。”两句是说:“坐来堪喜还堪恨,看得南山失北山。”意为:坐着时觉得非常高兴,但也感到有些难过,看着南山却好像失去了北山一样。这里的“南山”指南方,“北山”指北方。这里暗指苏轼当时身处南方而心系北方,忧国忧民之心未泯。

“堪喜还堪恨”,意为:既觉得很高兴,又感到有些难过。“堪”是“能够”,意为可以;“喜”和“恨”都是形容词,表示情感色彩,前者指快乐、高兴,后者指悲伤、难过。

“看得南山失北山”,意为:看南方的山就好像失去了北方的山一样,比喻诗人看到国家衰败,心情非常沉重。“看得”指看南方的山就像看北方的山一样;“失”是失去的意思;“北山”指的是北方,这里用来象征北方的国土;“南山”指南方,这里用来象征南方的国土。“失”字用得极妙。它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失落之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奈之情。

【赏析】

本篇通过描绘作者在小舟中游览江上景色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及自己的悲愤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景,交代了写作的背景和时间。“人在非晴非雨天”,意谓我处在一个不明朗的政治局势下,即处于宋王朝与西夏交战不利的情况下,被贬为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船行不浪不风间”,意谓我在这时乘船,正逢其时,没有遇到什么风浪。此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被贬但仍然保持着乐观心态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感受。“坐来堪喜还堪恨”,意谓坐着的时候感到非常高兴,但同时又感到有些难过。“堪喜”与“堪恨”都是形容词,分别表示情感色彩,前者指快乐、高兴,后者指悲伤、难过。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矛盾,既有喜悦也有痛苦。

最后两句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解释和阐述。“看得南山失北山”,意谓看着南方的山就好像失去了北方的山一样,比喻诗人看到国家衰败,心情非常沉重。“看得”是指看南方的山就像看北方的山一样;“失”是失去的意思;“北山”指的是北方,这里用来象征北方的国土;“南山”指南方,这里用来象征南方的国土。“失”字用得极妙。它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失落之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奈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生动地展示了诗人在政治风波中的处境和心情。同时,诗中的关键词语也富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值得我们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