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炊未到也饥嗔,到得炊边却可人。
伞作旅亭泥处坐,水漂地灶雨中薪。
【注释】
过长峰径遇雨遣闷十绝句:这是一首描写野炊途中遭遇暴雨而作的诗。长峰,指长山(今山西永济县)。
野炊未到也饥嗔,到得炊边却可人。 野炊未到时,饥饿难耐,心里很烦乱;到了野炊的地方,却觉得心情舒畅,十分可爱。嗔,恨,恼。
伞作旅亭泥处坐,水漂地灶雨中薪。 用伞当旅亭,坐在泥泞之处休息;水漂着地面的柴灶,在雨水中烧火做饭。
赏析:
首联写诗人在野外遇到大雨,原本就饿了,看到炊烟袅袅升起,心里一喜,于是便迫不及待地赶了过去。但是,等到了那里一看,却发现炊烟早已被风吹散了。这时,诗人不禁感到有些失望。
颔联则是对这种心情的进一步描写。诗人用“饥嗔”形容自己饿极了,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抱怨之情。而当他到达野炊地点后,发现这里的景色竟然如此美丽迷人,让他的心情瞬间变得愉悦起来。他坐在泥泞的地方休息,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感受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同时,他还发现了地面上漂浮的水珠,以及地上的柴火在雨水中燃烧的情景,这让他更加觉得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神奇美妙。
颈联则是对诗人野炊过程的具体描绘。诗人用“伞作旅亭”,巧妙地将风雨中的艰辛与诗意的生活相联系。他在伞下安歇,仿佛成了一位游子,享受着旅途中的乐趣。而“水漂地灶雨中薪”,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瓢泼大雨中煮食的情景,既展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又增添了诗歌的意境。
尾联则是诗人对整个经历的总结与反思。虽然在野外遇到大雨让诗人感到有些不便,但最终他却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与满足。他明白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都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去面对它们,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所在。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野外遭遇大雨时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变化,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