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莫近岸边行,便恐波头打倒人。
若道岸高波不到,玉沙犹湿万痕新。
杨万里的《海岸七里沙二首》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之一。下面将一一解读诗句的含义,并对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赏析:
- “行人莫近岸边行”:
- 诗意解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海边行走的警示,提醒行人不要靠近岸边,因为海浪的力量很大。
- 关键词解释:
- “莫”表示禁止,告诫人们不要进行某种行为或活动。
- “近岸行”即靠近岸边行走,这里比喻危险即将来临。
- 通过使用“莫”,诗人强化了警告的语气,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紧迫感。
- 背景说明:在宋代,海疆常常有海盗出没,诗人通过这一警告,可能是在提醒过路的行人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 “便恐波头打倒人”:
- 诗意解读: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对海浪力量的恐惧和担忧。
- 关键词解释:
- “波头”指浪尖,是海浪最猛烈的部分。
- “打倒人”形象地描述了海浪的力量之大,足以将人击倒。
- 这种描述增强了诗句的戏剧性,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海浪的强大。
- 背景说明:在宋代,沿海地区常有海难发生,诗人通过描绘海浪的威力,反映了当时航海者面临的极大风险。
- “若道岸高波不到”:
- 诗意解读:诗人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如果岸边足够高,波涛就不能到达。
- 关键词解释:
- “若道”表示如果认为、如果这样认为。
- “岸高”即岸边高耸,能够遮挡海浪的冲击。
- “波不到”即波涛触不到岸边。
- 背景说明:这句诗可能基于实际观察,反映了某些地方的海岸线确实能够抵御海浪的侵袭。
- “玉沙犹湿万痕新”:
- 诗意解读:这句诗描绘了海边沙滩上留下的大量波涛痕迹,显得新鲜而湿润。
- 关键词解释:
- “玉沙”形容沙质细腻如同美玉。
- “犹湿”表示仍然湿润,没有干燥。
- “万痕新”指无数波痕清晰可见,且显得新鲜。
- 背景说明:这可能意味着海边经常有波涛冲击,使得沙滩上的波痕清晰可见,给人以强烈的自然力量之感。
《海岸七里沙二首》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关于自然景观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历史记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欣赏到杨万里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