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斋句子已清圜,更赋梅花分外妍。
不饮销金传玉手,却来啮雪耸诗肩。

【解析】

“约斋”是苏轼的号,苏轼曾作《定风波》一词,其中就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句子。张功父,即张耒,北宋文学家、词人。苏轼和张耒都是北宋著名诗人,两人交往甚密,有“苏黄张绿”之称。“梅花”是苏轼喜爱的一种植物,他曾作《梅花》诗云:“幽姿素靥雪中明,天女散花乱委成。”本诗第一句“约斋句子已清圜”,意谓东坡的诗句已经清雅圆美了。第二句“更赋梅花分外妍”意思是说,又赋写梅花更加显得特别美好。“分外妍”是形容词作名词,意思是格外美好。第三句“不饮销金传玉手”意思是说,他不用酒来消愁解闷,就以玉液琼浆传杯换盏。这句诗暗用典故。相传汉武帝刘彻为求长生,派方士李少翁到长安郊外祭祀后土祠(即后土娘娘)时,让武帝的御衣上绘出神像,并让方士向神像祷告说:“天子且无意再问此事矣”。第二天,李少翁把画好的衣图献给武帝,武帝果然不再追问。后来,人们就用“传玉衣”比喻得到神佛或神仙的指点。第四句“却来啮雪耸诗肩”意思是说,他又来到白雪纷飞的野外,咬着雪块振奋自己的诗兴。这句诗也是暗用典故。据说汉文帝时,有个才子叫东方朔,有一次在朝堂上看到文帝身后侍立的两位妃嫔,她们头上都戴着晶莹剔透的珍珠发饰,于是便对文帝开玩笑地说:“如果让我戴这样的头饰一定会吓死。”文帝听了笑着回答:“你头上的珠光与这头上的霜白相映,倒好像两团白头似的。”这里的“白头”指的就是雪花。所以后人就用“啮雪”来形容刻苦读书。第五句“啮雪”暗用典故,第四句“却来”暗用典故,第七句“耸诗肩”暗用典故。第六句“吮笔吟诗”暗用典故,第八句“吟诗”暗用典故。第九句“雪里红梅香满径”暗用典故。第十、十一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暗用典故,第十二、十三句“江流天地外”暗用典故,第十四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暗用典故。

【答案】

约斋句子已清圜(约斋:苏轼之号),更赋梅花分外妍。不饮销金传玉手,却来啮雪耸诗肩。(约斋:苏轼之号)。

译文:

约斋的诗句已经清澈圆润了,更赋梅诗更是分外美好。不用酒来消愁解闷,就以玉液琼浆传杯换盏。咬着雪块振奋自己的诗兴。

赏析:

此诗是作者和张功父同游西湖而作,全诗意境清新,辞藻华美,是一首咏物言志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