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高绝近山低,未必低山肯下伊。
定是远山矜狡狯,跳青涌碧角幽奇。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
远山高绝近山低,未必低山肯下伊。
定是远山矜狡狯,跳青涌碧角幽奇。
注释:远山和近山的高度不同,不一定低的山会俯视矮的山;但肯定是远处的山因为自傲而调皮捣蛋,所以跳跃着青翠欲滴、碧波荡漾的山腰。
赏析:此诗为登越王台望招贤峰之作。诗人登上越王台后,放眼四望,发现越中群山层叠起伏,高低有致,景色优美。他首先从高度上观察,越中的群山,南面的山比北面的山要高得多。诗人由此想到,既然南面诸山比北面诸山高,那么,北面的山就该俯视南面的山了,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未必低山肯下伊”!这一句,看似平易无奇,实则意味深长。原来,诗人并不是说“南面诸山俯视北面诸山”,而是说:“南面诸山并不俯视北面诸山。”这就表明,南面诸山并不以北面诸山为低,而是另有原因。因此,诗人紧接着指出:“定是远山矜狡狯”。这里的“矜狡狯”是形容词,意思是自傲而调皮捣蛋。为什么说这是“远山”呢?原来在古代,人们往往把山峰称为“山”,如“南山”“北山”。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山”改为“峤”,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诗句的音韵美。
诗人接着写道:“跳青涌碧角幽奇。”这一句的意思是:远望那青绿起伏、碧波荡漾的山腰,确实十分幽奇。诗人抓住了远观时所看到的特点:青翠欲滴、碧波荡漾的远山,给人以优美的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