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怯诸滩水怒号,下滩不似上滩劳。
长年三老无多巧,稳送惊湍只一篙。

【注释】

鸡鸣山: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长江南岸。柯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三老:指李白、杜甫、李邕三人。李邕曾官太子少保,以文辞知名,与李白、杜甫齐名,合称“李杜”。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至二十八年(740),时李白、杜甫、李邕都在长安待诏翰林。

【赏析】

《下鸡鸣山诸滩望柯山不见三首》为李白在安陆时所作。

李白一生浪迹江湖,行踪不定,但他总是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到处留下他的足迹。这组诗就是诗人在一次江行中,从江心向下游远望柯山而作的。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着一叶扁舟顺流下行,看到沿途险急的滩头,不禁想到上游柯山的风光。诗人由上滩到下滩的见闻引起了联想。“莫怯”,不要害怕;“诸滩”指长江下游多处险滩。水流湍急,水声喧哗,令人胆战心惊。诗人不因滩险而畏缩,他勇敢地迎波逐流,下滩不比上滩劳苦。这一句表现了诗人豪放、乐观的性格。

第三句说三个老友李白、杜甫、李邕,虽然各有所长,却都没有什么巧妙的本领,但他们却能稳送惊涛骇浪的小舟。诗人用三个老友来比喻自己的老伙伴,表明他对自己有这样一位好伙伴是十分自信的。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以轻松的口吻写出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三老无多巧,稳送惊湍只一篙。”“三老”即指李白、杜甫、李邕,诗人以“三老”自喻;“惊湍”指急流险滩;“只一篙”,意思是说,他们三人虽然各有所长,但共同的特点是善于驾驭危难的局面,所以能够稳稳地把小舟送到激流险滩之中。

这首诗写得十分平实自然,没有夸张渲染,语言朴素流畅,感情真挚深沉,充分体现了李白那种豪迈洒脱的个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