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里楼船即钓矶,碧云便是绿蓑衣。
沧波万顷平如镜,一只鸬鹚贴水飞。
【注释】
过宝应县新开湖十首:指《和裴迪过新昌里桃花渔人小艇,寄崔侍御》诗。宝应:古县名,今江苏扬州市宝应县。
雨里:雨天。
楼船(lóu chuán):船上有楼的船。钓鱼矶:在湖边的小山上。
碧云:青绿色的云朵。绿蓑衣:用绿色绸布做的蓑衣。
沧波:沧海。万顷(qǐnɡ):一面积单位,等于一百顷。
鸬鹚(nú cí):《诗经·豳风·七月》:“彼苍者天,歼我田亩;鶸(chēn)雀在梁,不自藻兮。岂弟君子,无信谗言!”“鶸”是鸟名,即鸱枭。一说,即鸬鹚,俗称“鱼鹰”。
【译文】
雨里楼船停钓矶上,白云飘浮像蓑衣。沧海万顷如明镜,一只鸬鹚贴水面飞。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开头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乘船经过宝应县新开湖时,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面——雨中的楼船停在山边的钓鱼矶上,天空中飘浮着白云,好像披着绿色蓑衣,在悠闲地欣赏这无边的碧波。诗人站在船头,望着眼前这幅画卷,情不自禁地吟出一句:“沧波万顷平如镜。”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湖面比作明净的镜子,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宁静、平静的湖面。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美景,他的目光又投向了那水中的鸬鹚。只见它紧贴水面,悠然自得地游弋着,好像在为这美丽的景色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于是,诗人不禁发出了感慨:“一只鸬鹚贴水飞。”这句诗,既是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也是他内心情感的象征。通过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喜悦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