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青山却朗然,更无半点雾和烟。
一峰是石高多少,到得峰头即到天。
杨万里的《宿青山市四首》是一首描绘山景之美的佳作,其原文如下:
近看青山却朗然,更无半点雾和烟。
一峰是石高多少,到得峰头即到天。
我将逐句进行详细解释:
- 近看青山却朗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近距离观察青山时所感受到的清晰与明朗。”朗然”意味着明亮、清晰,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云雾遮挡的自然画卷之中。这里的“却”字,可能暗示诗人在此前或许已经见过多次这样的景色,但每次再次面对,都能发现新的美,这种新鲜感让人倍感珍惜。
- 更无半点雾和烟:此句进一步强调了青山的纯净和高远。诗人通过“更无半点”这一否定词的使用,突出了山的清晰和纯净,没有一丝杂质或迷雾,使得整座山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同时,“烟雾”通常代表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而这里用“烟”来修饰“雾”,也表明了山的清晰程度。
- 一峰是石高多少:这句诗通过对山峰的描述,展现了山的形状与质感。”一峰”指的是单一座山峰,”石高”则可能是指山峰的陡峭程度或者岩石的坚硬程度。这里的“多少”是一个疑问词,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峰高度的好奇和探寻。这种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敏锐感受和深刻理解。
- 到得峰头即到天: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登顶后视角的变化和对山顶美景的赞叹。诗人站在山峰之巅,俯瞰四周,仿佛整个世界都缩小到了脚下这片小小的空间。这里的“峰头”指的是山峰的最高点,“即到天”则意味着站在山顶可以触及天空,这种体验无疑是震撼和愉悦的。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极致体验和表达,不仅是对个人感受的真实记录,也是对大自然无尽魅力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青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宏伟壮丽和诗人内心的感悟。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