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老身心日互催,又将乌帽点黄埃。
丫头岩下来仍往,四十三年十二回。
【注释】
过丫头岩:经过丫头岩。丫头岩,在今湖南湘乡市。
告老身心:指年老辞职。告老,辞官归田;身心,指身体和精神。
日互催:一天天互相催促。
乌帽:黑色的帽子。古代官员戴的帽子是黑色。
点黄埃:沾满灰尘。
丫头岩下来仍往:仍然回到丫头岩。丫头岩,即岳麓山。
四十三年十二回:从四十二年开始到四十三年,共经历了十二个春秋。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退休之后,他辞官还乡,回到了故乡湘西的岳麓山脚下,重游曾经走过的丫头岩。面对自己当年走过的地方,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开头两句,诗人用“告老”二字表明了身份,“身心”二字则写出了自己此时的心境。岁月不饶人,转眼间,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然而,他的志向并未因此而泯灭,而是依然执着地追求着理想。这一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老年与青春、现实与理想进行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人又用“又将乌帽点黄埃”一句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这里的“乌帽”指的是黑色的官帽,而“黄埃”则是形容帽子被尘灰染黑的情景。这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当年的形象,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之情。这种情感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也有体现,如“乌帽尘埃里,青衫尘土中”(杜甫《赠郑十八贲》)等诗句。
最后两句“丫头岩下来仍往,四十三年十二回”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顾与总结。这里,诗人以“丫头岩”作为起点,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包括从年轻时期到现在的退休生活。同时,他也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反思,思考了自己是否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一个老官员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