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春浅蛰未开,船头一声出地雷。
老夫惊倒卷帘看,白浪飞从东海来。
东海复东几万里,扶桑顷刻到长淮。
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走非人推。
似闻海若怒川后,雨师风伯同抽差。
夜提横水明光甲,大呼一战龟山颓。
老夫送客理归棹,适逢奇观亦壮哉。
岂不怀归船不进,系缆古柳依云堆。
须臾惊定却成喜,分付客愁金缕杯。
这首诗名为《渎头阻风》,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字释义和注释,以及最后的赏析:
- 天寒春浅蛰未开,船头一声出地雷。
- 注释:春天虽然来临,但天气依然寒冷,小动物还未完全苏醒,仿佛大地还在冬眠中。船头传来一声巨响,好像是从地下冒出的爆炸声。
- 赏析: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冬日景象,同时用“出地雷”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船头的声响如同爆炸一般强烈。这种声音可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 老夫惊倒卷帘看,白浪飞从东海来。
- 注释:老夫(即船夫或作者本人)被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到了,赶紧拉起窗帘向外看。只见白色的波浪从东海汹涌而来。
- 赏析:第二句诗通过动作描述和视觉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海浪的壮观场景。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海浪的力量和气势。
- 东海复东几万里,扶桑顷刻到长淮。
- 注释:东海再向东延伸数万里,而扶桑(神话中的神木)在极短时间内便抵达长淮(今安徽淮河)。
- 赏析:此句进一步描绘了大海的辽阔和速度之快,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海洋地理知识的重视,以及对远方国度的认识。
- 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走非人推。
- 注释:在清澈如琉璃的海面上,一座玉石山峦崛起,这座山峰自行移动,并非人力所为。
- 赏析:这句诗以瑰丽的景象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同时暗示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 似闻海若怒川后,雨师风伯同抽差。
- 注释:好像能听到海神愤怒的声音,是暴风雨即将来临。雨师、风伯等神灵一同施展神通,准备应对这场风雨。
- 赏析:这句诗将自然现象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想象力。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敬畏的态度。
- 夜提横水明光甲,大呼一战龟山颓。
- 注释:夜晚,海面上的灯光如同明光甲胄般闪烁,人们高声呼喊着准备战斗,龟山似乎在瞬间崩塌。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紧张而又壮观的战斗场面。诗人通过对光影和声音的描述,营造出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同时通过“龟山颓”、“明光甲胄”等意象,增强了画面的震撼力。
- 老夫送客理归棹,适逢奇观亦壮哉。
- 注释:老夫(即船夫或作者本人)送别客人,收拾好船只准备回家。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一场壮丽的海景,心中不禁感到振奋。
- 赏析:这句诗传达了诗人与客人分别时的心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旅途中偶遇美景的珍视和感慨。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赞美。
- 岂不怀归船不进,系缆古柳依云堆。
- 注释:难道我真想回到故乡?然而船却不肯前进。只好系好船缆,任凭那古柳依偎在云雾缭绕之中。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古柳、云堆等元素,诗人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环境,让人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眷恋。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 须臾惊定却成喜,分付客愁金缕杯。
- 注释:一会儿,恐惧消失了,又转为喜悦。于是,我把这份快乐传递给了客人,让他品尝一杯金缕酒以解忧。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对朋友的关怀。通过把忧愁留给自己,而把快乐分享给他人,诗人展现了他的慷慨和豁达。同时,这句诗也为整首诗增添了温馨和谐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海上旅行故事。它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