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合过山阳驿,泊船问来是洪泽。
都梁到此只一程,却费一宵兼两日。
政缘夜来到渎头,打头风起浪不休。
舟人相贺已入港,不怕淮河更风浪。
老夫摇手且低声,惊心犹恐淮神听。
急呼津吏催开闸,津吏叉手不敢答。
早潮已落水入淮,晚潮未来闸不开。
细问晚潮何时来,更待玉虫缀金钗。
【注释】:
1、至洪泽:到达洪泽。洪泽,县名,位于今江苏淮安市附近。
2、山阳驿: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南。
3、都梁:地名,在今安徽宿县。
4、却费一宵兼两日:指从都梁到洪泽的行程中,花费了整整一个晚上和两天的时间。
5、政缘夜来到渎头:因夜间行船到了大江与淮河交汇处的渎头。
6、打头风起浪不休:指遇到大风天气,船只行驶困难。
7、舟人相贺已入港:船上的人相互祝贺已经安全进入港口。
8、不怕淮河更风浪:因为已经安全进入港口,所以不怕继续遇到风浪。
9、老夫摇手且低声:我轻轻地摇了摇头,表示对这种风浪感到担忧。
10、惊心犹恐淮神听:心中十分担心,害怕淮河之神听到这些消息。
11、急呼津吏催开闸:紧急地呼叫官吏,催促他们打开闸门。
12、津吏叉手不敢答:官吏只是把手交叉放在胸前,表示无法回答。
13、早潮已落水入淮:早上的潮水已经落下,水位开始进入淮河。
14、晚潮未来闸不开:傍晚的潮水还未到来,闸门就不能开启。
15、细问晚潮何时来:详细询问傍晚的潮水会什么时候到来。
16、更待玉虫缀金钗:更期待着月亮上的玉兔和桂枝,它们会用金色的发簪装饰自己的耳朵。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渡淮情景的诗。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在渡淮途中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忧虑和期待的心情。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从都梁到洪泽的旅程。由于遇到了大风天气,船只行驶困难,花费了整整一个晚上和两天的时间才到达。这反映了当时渡淮的难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一艰难旅程的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夜晚行船的描述。船上的人相互祝贺已经安全进入港口,而作者却仍然担心继续遇到风浪。他甚至向官吏发出请求,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地打开闸门,让淮河水得以顺畅地通过。然而,由于官吏的手部姿势,他并没有得到回应。这种无奈和焦虑,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紧张和充满挑战。
诗的最后一部分则转向了对于夜晚行船的想象。作者详细询问了傍晚的潮水会什么时候到来,并期待着月亮上的玉兔和桂枝等吉祥物的出现,以此来表达他对平安度过这段旅程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展现了渡淮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和作者的内心世界。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