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声十里响千鼙,跃雪跳霜入眼奇。记得年时上滩苦,如今也有下滩时。
【注释】过乌石:从乌石渡渡过,在今四川乐山市。大小二浪滩:指大滩、小滩,即乌石与焦石两渡口。郎因戏作:诗人以“郎”字谐“浪”,自比为浪,以浪花的跳跃比喻自己生活的艰辛。竹枝歌:一种民歌,本题写于宋代,原诗为五言四句,故此处为六言。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诗人在乐山的乌石渡口,看见两岸的江水奔腾不息,发出如雷的响声。他想到自己当年上滩时艰难困苦的生活,而今却也能轻松地下滩了,不禁感慨万端。
这首诗是作者在乐山时所写。诗中“滩声十里响千鼙”,“滩声”指江水的波涛声,“鼙”古时的一种击鼓用具,用来形容波涛汹涌的声音。这里用“鼙鼓”来比喻江面的波涛,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奔腾激荡之势。而“跃雪跳霜入眼奇”则是写滩上的景色,意思是说,这江水仿佛是一匹匹腾空而起的白龙马,它们跃过雪山,跳过寒霜,飞入诗人的眼帘,令人感到新奇而惊异。
接下来两句,诗人回忆起自己当年上滩时的经历。那时他是多么艰难困苦啊!面对着湍急的江水,他不得不拼命挣扎,才能勉强通过。而如今,他却能够轻松地下滩了,这是何等的变化啊!
即使现在生活已经安定了下来,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想到了自己过去的艰辛历程,想到了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奋斗的人,想到了那些为了生活而付出努力的人们。他感到自己的幸福来之不易,因此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更加珍视那些为他付出的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但却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诗人形象:他既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