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恶少罢探丸,桴鼓声沉禁网宽。
三尺旧章闲玉律,八行优诏下金銮。
帝临宣室方前席,民值唐年耻画冠。
终日讼庭无一事,早调伊鼎佐汤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以下是对各句的逐词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京府狱空降诏因寄大尹学士
- 京府狱空:指的是京城的监狱已经空了,可能因为某些原因不再关押犯人。
- 降诏因寄:皇帝下诏,要通过这封信传达给大尹或学士。
- 大尹:古代官职之一,负责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 学士:古代官衔,通常指有学问、文采的人,在这里可能是指负责处理公文的官员。
长安恶少罢探丸
- 长安:古都名,这里指当时的首都长安。
- 恶少:指那些品行不好的年轻人。
- 罢探丸:停止了玩耍弹弓(即“探丸”游戏)。
桴鼓声沉禁网宽
- 桴鼓:古代打击乐器,这里用来比喻司法的威慑力。
- 声沉:形容法律执行时的威严气氛。
- 禁网宽:指法律宽松,不严厉。
三尺旧章闲玉律
- 三尺:古代法律文书的长度单位,一尺约等于一米,三尺就是三米。
- 旧章:以前的法律条文。
- 闲玉律:指这些法规已经不再适用,就像玉石一样被搁置一旁。
八行优诏下金銮
- 八行:古代书写格式,每行八列,这里指书信。
- 优诏:皇帝的诏书,这里特指对某人的表扬或者恩赐的诏书。
- 金銮:古代天子所坐之处,象征尊贵。
帝临宣室方前席
- 帝临宣室:皇帝亲临宣室殿(古代的一种朝见场所),表示皇帝的亲自关注。
- 方前席:坐在前面,面向皇上,这里形容皇帝的尊敬和重视。
民值唐年耻画冠
- 民值唐年:百姓生活在唐朝时期,这里指平民百姓。
- 耻画冠:以戴帽子为耻,这里用来形容百姓生活的艰辛和社会风气。
终日讼庭无一事
- 讼庭:审理案件的法庭。
- 无一事:一天到晚没有一件案子需要处理。
早调伊鼎佐汤盘
- 早调伊鼎:提前调动他来辅佐汤盘(可能是某个职位的名称),这里指让一个人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将来使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古代司法环境,皇帝与百姓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对法律的态度。诗中通过“帝临宣室”、“民值唐年”等意象,展现了一个公正无私的朝廷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社会状况的肯定。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平和与秩序感,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秩序的赞赏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