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牍曾蒙乙夜观,擅场文价在金銮。
貂裘岁久京尘暗,鹢路风高旅翮残。
取酒黄金都已尽,食鱼长铗更须弹。
时清水国无书檄,谁见挥毫一据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无为军献书与淮南李书记》。

```poem    
无为军王从事    
奏牍曾蒙乙夜观,擅场文价在金銮。    
貂裘岁久京尘暗,鹢路风高旅翮残。    
取酒黄金都已尽,食鱼长铗更须弹。    
时清水国无书檄,谁见挥毫一据鞍。    

”`
注释:

  • 「无为军王从事」: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担任的官职。
  • 「乙夜观」:在古代,夜晚用来指代时间,此处可能是指在某个夜晚,李白阅读奏章的情景。
  • 「擅场文价在金銮」:意味着李白的文章在当时非常出色,受到皇帝的赏识。
  • 「貂裘岁久京尘暗」:形容岁月漫长,貂裘(一种珍贵的毛皮衣服)已经变得黯淡无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 「鹢路风高旅翮残」:比喻像鹢(一种水鸟)的翅膀被风吹得折断了一样,暗示着李白在仕途上的挫折或不顺。
  • 「取酒黄金都已尽」:意味着李白已经用完了所有的钱财,用来买酒喝。
  • 「食鱼长铗更须弹」:这里的“长铗”是对鱼竿的一种比喻,表示李白已经没有钱再买鱼吃,必须靠弹琴来维持生活。
  • 「时清水国无书檄」:意味着当时的政治环境混乱,没有书信和檄文。
  • 「谁见挥毫一据鞍」:这里的“挥毫”指的是书写,“据鞍”是骑在马上的姿态,比喻李白虽然有机会挥笔写诗,但因为政治动荡,无法实现他的抱负。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晚年的作品,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中充满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担忧。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