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郡临瓯越,云泉兴未乖。
欢谣乏襦裤,归思满荆柴。
偶遂丰年望,潜将乐土偕。
流民争襁负,凶党绝椎埋。
精力奸多露,清心政自谐。
群生不疵疠,比屋已绥怀。
辄诣金人宇,同修香积斋。
漫劳歌邵父,方待拍洪崖。
治行非尤异,传闻及等侪。
雕章忽垂赠,属和愧淫哇。
郡民以岁稔刑清相率为斋以报善政永嘉聂从事赋诗纪其事因依韵足成一百言以谢之
注释:郡县的百姓因为年景丰收,刑罚清明而相互庆祝,一起为太守修建斋室来报答他的善政。永嘉县的聂从事为此写了一首诗,诗人根据这首诗的内容,用韵写成了一百首诗歌来表示感谢。
为郡临瓯越,云泉兴未乖。 欢谣乏襦裤,归思满荆柴。 偶遂丰年望,潜将乐土偕。 流民争襁负,凶党绝椎埋。 精力奸多露,清心政自谐。 群生不疵疠,比屋已绥怀。 辄诣金人宇,同修香积斋。 漫劳歌邵父,方待拍洪崖。 治行非尤异,传闻及等侪。 雕章忽垂赠,属和愧淫哇。
赏析:这首诗是永嘉聂从事作于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年)的《上李侍郎书》。全诗共一百五十六字,前四句写太守治理下的郡国景象;后九十六字叙述与李侍郎的书信往来。诗人先赞扬李侍郎的政绩,接着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为郡临瓯越》四句中“云”、“兴”、“荒”,“衣”、“归”互文见义,写出了郡国大治的景象。“丰年望”,指收成很好。“潜将”,即暗中将,暗合“丰年”。这两句说由于郡国大治,所以连归乡的人也不感到缺少衣物裤子,而只有思乡之情充满了荆柴丛丛的田野了。“归思”指思念家乡。“荆柴”是古代的一种植物名。“荆”,通“菁”,指草木。这里用“荆柴”比喻丛草。这两句说:由于郡国大治,所以连返乡的人都不再感到缺少衣物裤子,而只有思乡之情充满了荆草丛丛的田野了。“流民争襁负”,指流民纷纷带着幼小的孩子来投奔。“襁负”是古代的一种包裹婴儿的方法,用布带子系在婴儿身上。这两句说:流民争相携着孩子来投奔。“凶党绝椎埋”,指凶恶之徒被消灭得差不多了。“椎埋”是古代一种处决犯人的方法,用木槌击头,再用土埋掉。这两句说:凶恶之徒几乎被消灭得差不多了。“精力奸多露”,指官吏中贪赃枉法的人很多暴露出来了。“奸多露”是指贪污受贿的行为多被揭发出来。这两句说:官吏中贪赃枉法的人很多暴露出来了。“清心政自谐”,指政治清明自然就会和谐。“政自谐”,即政局安定、社会和谐。这两句说:政治清明自然就会和谐了。“群生不疵疠”(“疵疠”是疾病的意思),指百姓之间和睦相处,没有疾病流行。“比屋”,即每家每户,泛指百姓。这两句说:百姓之间和睦相处,没有疾病流行。“绥怀”,安抚,使心怀安定。“绥怀”指使民心安定。这两句说:百姓之间和睦相处,没有疾病流行,百姓的心情也就安定了。“辄诣金人宇,同修香积斋”,指诗人自己到金人的庙宇去拜佛,和李侍郎一起修造了一座香积道场。“辄诣”,立即前往。“金人”,指金朝统治者。这两句说:立即前往金人的庙宇去拜佛,和李侍郎一起修造了一座香积道场。“漫劳歌邵父”,指随便吟咏起《诗经·卫风·硕鼠》中的诗句。“邵父”,即邵公,周文王时的贤臣。“漫劳歌邵父”,指随便吟咏起《诗经·卫风·硕鼠》中的诗句。这两句说:随便吟咏起《诗经·卫风·硕鼠》中的诗句。“方待拍洪崖”,“洪崖”,指商山四皓。这两句说:正等待着拍击商山四皓的琴声来应和呢。这两句表明作者要像四皓一样安于淡泊的生活。最后四句说自己与李侍郎的关系密切。“治行非尤异”,指出自己的治理行为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传等侪”,意即传颂、效仿等同等级的人们。“尤异”,指特别出色、不同一般的特殊之处。这两句说:我的治理行为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是可以传诵、效仿等同等级的人们罢了。“雕章忽垂赠”,“雕章”是修饰文章辞藻,使之华美的意思。“垂赠”,即赠送。“淫哇”(yu yāo),指浮靡的语言。这几句意思是:华丽的文章忽然赠送给我,但我却感到很惭愧。诗人在信中谦卑地表示自己没有资格接受这样的礼物,并感谢李侍郎对自己的关照,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过分的礼遇感到羞愧不安的心情。整篇书信洋溢着真挚的感情和谦逊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