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分符竹,因循度岁华。
地将鲸海接,路与凤城赊。
触石云频起,衔山日易斜。
潮平聚渔市,水落见人家。
吏隐偏知幸,民谣岂敢夸。
无嫌勾漏僻,且得养丹砂。

【注释】

到郡满岁自遣:到任一年后,自己作诗遣怀。

分符竹:指分封的竹符。竹符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所用的信物,这里借指官职。

度岁华:度过一年的时光。

鲸海:大海。

凤城:凤凰台,相传尧时为招来凤凰而筑,故址在今陕西岐山西南。后以之泛称京城。

触石云频起,衔山日易斜:形容地势高峻的地方,云雾缭绕,山风劲吹。

潮平聚渔市,水落见人家:潮水涨平了,渔市热闹;水落的时候,露出了村落。

吏隐偏知幸,民谣岂敢夸:官位不高的隐士反而更幸运,百姓的言论哪敢自吹自擂。

勾漏僻:偏僻之处。

养丹砂:修炼成仙药。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到任后,抒发自己的情怀。

首联“迢递分符竹,因循度岁华”,点出“到郡”这一题面,交待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迢递”是远的意思,言自己远离朝廷,到这僻远之地任职。“分符竹”即分派符节竹管,表示任命之意。“因循度岁华”意谓度完一年的日月,即将告别这新的生活。“地将鲸海接,路与凤城赊”,两句对仗工整,意境开阔。“鲸海”喻大海之浩大无边;“凤城”则以凤城比喻京城。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居之地的辽阔,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京城的眷恋之情。

颔联“地将鲸海接,路与凤城赊”。“鲸海”是夸张的写法,极言其地之广袤;“凤城”则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境界,也是对京城的一种象征。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所居之地的辽阔,也表现出他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憧憬。

颈联“触石云频起,衔山日易斜”。“触石”和“衔山”都是形容地势高峻的景象,“频起”和“易斜”则描绘出了这些景象的动态变化。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对自己所处环境的适应和接纳之心。

尾联“潮平聚渔市,水落见人家”。“潮平”和“水落”则分别描绘了不同季节的景象。“聚渔市”、“见人家”则进一步描绘了渔夫们忙碌的身影和乡村的宁静景象。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感受和态度,同时也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