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章纳禄便归休,秘殿亲辞十二旒。
阁笔罢批丹凤尾,拂衣初下六鳌头。
非缘荆渚依刘表,定欲箕山访许由。
北阙子牟终眷恋,南朝安石本风流。
明庭顾遇违三接,别墅生涯治一邱。
身健宁烦策鸠杖,心闲无复梦刀州。
素风有子堪传遗,禅论将谁共对酬。
白璧赐多应尚在,黄金散尽不须留。
人钦雅誉芝兰馥,帝忆嘉言水石投。
祖帐特令开上苑,归帆那肯待高秋。
几程邮驿经浓暑,千里山川见旧游。
已是抛官玉堂署,尚思陪宴井干楼。
时裁奏牍犹规谏,旋写丹经自校雠。
乡里高门表阴德,国朝惇史纪嘉猷。
枌榆旧业须重葺,香火前缘莫废修。
岁计将何资伏腊,龙阳千树木奴洲。

【注释】

  1. 拜章纳禄:向皇帝进献奏章,请求授予官职。
  2. 秘殿:皇宫的殿堂。
  3. 十二旒:指古代帝王冕冠上十二条流苏下垂的玉串,这里比喻皇帝。
  4. 阁笔:放下笔。
  5. 六鳌头:指科举考试高中状元。
  6. 荆渚依刘表:比喻隐居不仕,依附于某人。
  7. 箕山访许由:指隐居不仕,像许由那样归隐山林。
  8. 北阙子牟:指北阙(宫阙)的子牟。
  9. 南朝安石:指南朝陶渊明。
  10. 顾遇:指皇帝的关怀和照顾。
  11. 别墅生涯:指退隐后的闲适生活。
  12. 策鸠杖:拄着拐杖。
  13. 心闲:心情宁静。
  14. 素风:指高洁的品德或风格。
  15. 禅论:指佛经中的议论。
  16. 白璧赐多应尚在:指得到皇帝赏赐的许多白璧,现在应该还在。
  17. 黄金散尽不须留:指黄金已经用完了,不再需要留着。
  18. 人钦雅誉芝兰馥:形容人品高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19. 帝忆嘉言水石投:指皇帝思念他的教诲,就像将石头投入水中一样。
  20. 祖帐特令开上苑:皇帝特令在上苑举行宴会,以示恩宠。
  21. 归帆那肯待高秋:指回家的船帆哪里敢等待秋天的到来。
  22. 几程邮驿经浓暑:经过几程的邮驿,经历了炎热的夏季。
  23. 千里山川见旧游:在千里之外还能看到故乡的山川。
  24. 已是抛官玉堂署:他已经辞去了玉堂署的官职。
  25. 尚思陪宴井干楼:仍然想着陪同宴请井干楼的人。
  26. 时裁奏牍犹规谏:时常撰写奏章,还规劝皇帝。
  27. 旋写丹经自校雠:随即书写佛教经典,自己校正文字。
  28. 乡里高门表阴德:家乡里有德行的人被朝廷表彰。
  29. 国朝惇史纪嘉猷:国家崇尚历史典籍,记录好的策略和谋略。
  30. 枌榆旧业须重葺:枌榆树是古代的一种树木,旧业需要重新修建。
  31. 香火前缘莫废修:指供奉香火,不要放弃修行。
  32. 岁计将何资伏腊:一年的计划要用什么来供养过节。
  33. 龙阳千树木奴洲:传说中一个名叫龙阳的男子因为喜欢树木而被人砍伐了数千棵。
    【赏析】
    这是一首奉和之作,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官场生活、归隐山林的生活以及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往来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
    首联“拜章纳禄便归休,秘殿亲辞十二旒。”描绘了诗人在朝廷任职期间,向皇帝进献奏章,请求授予官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权力的渴望和对仕途的厌倦。
    颔联“阁笔罢批丹凤尾,拂衣初下六鳌头。”则展现了诗人在官场上的风采,他放下笔,批阅奏章;拂去衣襟,开始处理政务。这里的“六鳌头”指的是科举考试高中状元,诗人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了这样的荣誉。
    颈联“非缘荆渚依刘表,定欲箕山访许由。”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他并非出于对某个人的依赖才选择隐居,而是真心向往那种远离尘世纷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表示自己志在高远,追求的是真正的理想和价值。
    尾联“北阙子牟终眷恋,南朝安石本风流。”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观念。诗人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被外界所动摇。同时,他也欣赏历史上的贤者如诸葛亮、陶渊明等人的品质和风格。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官场生活、归隐山林的生活以及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往来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坚持原则、追求自由、热爱自然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