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处随青草,生来不识愁。
旱田乾欲死,拍手也须讴。

【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农夫生活的五绝诗,全诗写农活之苦,但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用“逐处随青草”的比喻来表现农民的辛苦,用“拍手也须讴”的夸张手法来表现农民的乐观精神。

【答案】

译文:

到处都随着青青草地生长,生来就不识愁滋味。

旱田干得快要枯死了,拍手歌唱也要高歌。

注释:

①和:应和、唱和。

②刘卿材:《太平广记·刘晏传》说,唐时有位名叫刘景芳的人因犯法被流放岭南,在途中病故,临死前写下《咏蚕》一诗,其辞为:“蚕生三日绕三匝,六出奇文谁织成?可怜桑下影独居,自叹不如天上星。”后有人将其改为七言律诗,题为《和刘卿材十咏耕者》,并请刘氏为之赋序。刘晏作序称:刘卿材的《咏蚕》诗“虽非正声,犹可讽也”,他“因次韵和之”,并作序。

③青草:指田间的野草。

④不识愁:不知道什么是忧愁。

⑤旱田:干旱的农田。

⑥乾:通“干”,指干裂,枯萎。

⑦拍手:拍手欢呼。这里形容农民对丰收的喜悦心情。

⑧讴:歌唱。

赏析:

首句写农夫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与大自然为伴的生活节奏,突出了他们的勤劳朴实。二句写农民们辛勤劳作,却不知什么是忧愁,表现出他们淳朴、善良的心性。三四句写旱地干裂到快要枯死的地步,但农民们仍拍手高歌,以抒发内心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乐观向上、不惧艰苦的精神风貌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