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归宗正觉师,长怀千里鬓如丝。
早知具眼番成闇,不作人间了事痴。
【诗句释义】
稽首归宗正觉师,长怀千里鬓如丝。
早知具眼番成闇,不作人间了事痴。
【译文】
稽首归宗正觉师,长存千里相思之愁。
早知你眼中有真佛,何必在人间追求虚名?
【注释】
宿庐阜归宗:宿,住宿、停留之意;宿庐阜,即在庐州(今安徽合肥)停留。归宗,回返故乡,回到家乡。正觉师:正觉,佛教用语,指觉悟真理的人;师,对人的尊称。长怀:长期思念。千里:形容距离遥远。如丝:形容头发的细长柔软,这里比喻思念之情绵长深远。具眼:洞察一切的智慧。番:同“翻”,翻转。暗:无知,愚昧。了事:完成事情。痴:愚行。
【赏析】
《宿庐阜归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所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晚年归隐后的心境和情感。
从诗的第一句“稽首归宗正觉师”来看,作者以稽首的形式表达对禅宗大师的敬意。稽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和虔诚。在这里,作者通过这种礼节表达了自己对禅宗大师的敬仰之情。同时,“归宗”二字也表明了作者内心的归依和皈依。
第二句“长怀千里鬓如丝”描绘了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怀。千里之外,意味着遥远的距离和时间的流逝。而“鬓如丝”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所带来的变化——头发变白,如同丝一般脆弱易断。这两句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牵挂。
第三句“早知具眼番成闇”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这里的“具眼”是指具有洞察力和智慧的人,而“闇”则表示愚昧无知。诗人感叹自己如果早知道有人能够洞察一切,就不会陷入无知和愚蠢的境地。这既是对自身行为的自省,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这首诗通过对禅宗大师的崇敬、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自我反思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晚年归隐后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它既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阅历,又反映了他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