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却梅花吟课少,苦无心事恼陶泓。
得君近日诗编读,增我晴窗眼力明。
爽似暑风秋九夏,清逾夜月昼三更。
后山衣钵尘埃久,赖有双英主夏盟。
注释:谢却梅花,吟诗作画的闲暇时间减少;没有心事去恼陶渊明。最近读到您近日编选的诗歌,让我在晴朗的窗户前眼界更加开阔了。凉爽如暑风秋九夏,清新胜过夜月昼三更。后山的衣钵尘埃很久未掸,幸好有你们两位英主主持夏日盟会。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友人新诗集的佳作。诗人首先以“谢却梅花”四字领起全篇,表明自己对友人新诗集的赞赏之情。接着两句紧承此意,抒发了自己因读新集而获得灵感,感到心胸豁然开朗的喜悦之情。“苦无心事”四句,诗人以陶渊明自况,进一步表达了对新集的喜爱和赞美。他写道:“近来得读君近日所编的诗集,使我在晴朗的窗户前眼界更加开阔了!”“增我晴窗眼力明”,是说读了新集之后,自己的文学眼光大为开阔,眼界也变得更加明亮了。“爽似暑风秋九夏”二句,诗人以“清爽”二字概括新集的特色,又用“胜似”一词加以强调,表现了他对新集的喜爱之情。这一句中还有两个典故值得玩味。一是“清逾夜月昼三更”,这里化用了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原句的意思是说:“月光明亮到足以使人怀疑是地上的霜。”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意思是说新集之文如同明亮的月光一样,让人感到清爽、舒畅、明朗。另一个典故是“后山衣钵尘埃久”,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谢万石云:‘仁祖(王羲之小名)通贵后,过子敬(王献之)住,子敬从卧内走出。”“后山衣钵”是指王羲之书法的传人,这里用它来指代王献之的书法艺术。诗人用这个典故,是说王献之的书法艺术已经尘封了很久,现在得到了新的发扬光大。最后两句,诗人以陶渊明自况,进一步表达了对新集的喜爱和赞美。他写道:“后山的衣钵尘埃久已不显,幸好有你们两位英主主持夏日盟会。”这里的“衣钵”是指佛教禅宗师徒相传的袈裟和法器。诗人用这个典故,意思是说王献之的书法艺术已经尘封了很久,现在得到了新的发扬光大。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新诗集的赞颂和期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