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入寒林惊宿鸦,羸僮呵手怯霜华。
已经残月路数里,知过安眠人几家。
呖呖晓乌天外唱,疏疏烟树岭头斜。
前程自谓明时近,不用孜孜苦叹嗟。
诗句解析:
- 马入寒林惊宿鸦 - 描述早晨马进入寒冷的树林中,惊动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这里的“寒林”和“惊宿鸦”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
- 羸僮呵手怯霜华 - 瘦弱的僮仆因为害怕寒冷而用手呵气。这里的“羸僮”形容人的身体虚弱,而“呵手怯霜华”则描绘了清晨时分的寒冷感觉。
- 已经残月路数里 - 月亮已经只剩下半边,照亮了大约几里路。这句描绘了日出前的景象。
- 知过安眠人几家 - 知道有人家还在沉睡。这里的“知过”可能是指诗人意识到还有人家还未起床。
- 呖呖晓乌天外唱 - 清脆的鸟鸣声从天边传来。这句描写了清晨鸟儿的歌唱。
- 疏疏烟树岭头斜 - 山间的树木稀疏地生长,随着山势逐渐倾斜。这句描绘了山间早晨的景象。
- 前程自谓明时近 - 诗人认为前方的道路将越来越明亮。这里的“明时”可能是比喻未来的光明前景。
- 不用孜孜苦叹嗟 - 无需苦苦忧虑和叹息。这里的“孜孜”可能是指勤勉或努力,而“叹嗟”则是叹息和哀伤。
译文:
马蹄踏进寒林,惊醒了栖宿的乌鸦,瘦弱的童仆因害怕寒冷而搓手呼气。已见残月挂在天际,照亮了约数里的小道。知道有些人家仍在梦乡。山间的鸟语清脆,仿佛来自天边的问候。稀疏的树木依山势倾斜,映入眼帘。我自认为前方道路将变得明朗,无需苦苦忧虑和叹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的“马蹄”、“寒林”、“羸僮”、“嘶哑的鸟鸣”等意象,都传达出一种清冷、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诗中的“知过安眠人几家”等句子,也透露出诗人对他人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同情。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