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树烟云满眼秋,长河横岭共悠悠。
觅归未得登临怯,与世相违俯仰愁。
万里音书无过雁,百年心事倚危楼。
西风早晚催征驭,却向青衣江上游。
诗句释义
1 草树烟云满眼秋(草树与烟云弥漫,秋天的气息充盈双眼):这里描绘了一幅秋季的山林景色,草木茂盛,烟云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零、落叶归根的时刻,诗人通过对这一季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内心的感慨。
长河横岭共悠悠(长河横跨山脉,流淌不息,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这里的“长河”指的是一条大河,它横跨在山岭之间,形成了一道壮观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共悠悠”这个词语,传达出这条长河流动不息、永无止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觅归未得登临怯(想要回家却未能成功,内心充满了畏惧和不安):这里的“未得”表示无法达到目标或愿望,“登临”则意味着登上高处俯瞰四周,寻求解脱或满足。然而,诗人最终未能如愿,反而感到恐惧和不安。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于未知未来的恐惧和不确定感。
与世相违俯仰愁(与世俗格格不入,上下求索中充满忧愁):这里的“与世相违”意味着诗人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存在差异,无法完全融入其中。而“俯仰”则指上下左右的动作,诗人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既仰望又俯视,既向往又困惑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态度和内心的纠结。
万里音书无过雁(即使相隔万里,音信往来也像鸿雁一般准时):这里的“万里”表示遥远的距离,“音书”则是指书信或消息。诗人通过“无过雁”这个比喻,传达出即使在相隔万里的两地之间,音信往来却像鸿雁一样准时和可靠,体现了作者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百年心事倚危楼(用百年的时间去牵挂一件事,依靠高楼眺望远方):这里的“百年”表示很长的时间,“心事”则是指心中的忧虑和期待。诗人通过“倚危楼”这个动作,表达了自己心中长期积累的思绪和情感,这些思绪和情感如同一座高耸入云的高楼,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和思考的重要载体。
西风早晚催征驭(西风吹拂着清晨和黄昏,催促着出行的车马):这里的“晚催征驭”表示早晨和傍晚时分风势强劲,仿佛在催促着出行的车马。而“西风”则常常被用来象征秋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诗人通过这个场景,传达出时间的紧迫感和人生的无常感。
却向青衣江上游(却要选择逆流而上,继续前行):这里的“青衣江”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江河名称,诗人通过“上上游”这个词汇,表达了自己虽然遭遇挫折但仍然选择坚持和努力的决心。这里的“却”字也强调了尽管困难重重,诗人仍然选择继续前进的态度。
译文
秋季里满眼都是草树和烟雾,长河横贯山岭静静流淌,让人感到悠远和宁静。我渴望回到家乡,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内心充满了畏惧和不安。我想回家,却未能如愿;我试图攀登高处以求得内心的平和,但内心却充满了迷茫和忧虑。
尽管我们身处异地,但彼此的联系依然密切。我们虽然无法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但我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我们虽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但我们仍然保持着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坚定信念。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都将继续前行,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出了秋天的山林景色,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诗人通过对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