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巑岏,立屏幛。山上无花不见春,下山花落空惆怅。
嫣香空后芳草萌,芳草萋萋愁更生。子规啼血不见花,春又别我天之涯。
注释:
正月二十日上山庄
正月,农历正月初十。
二十,这里指农历二月十九日。
上山,即到山上。
庄,即山庄,这里指山中的亭台楼阁。
二月晦日归不见花
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归,归来。
不见花,没有见到春天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山中时所作,通过对比山上山下的不同景象,抒发了对春天逝去的深深惋惜之情。
首句“正月二十日上山庄”,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活动。正月二十日,正值春光明媚之时,诗人选择在这个美好的时光去游赏山中美景。“山巑岏”,巑岏,形容山势险峻。这句诗描绘了山的高大和险峻,给人一种威严而庄重的感觉。“立屏幛”三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身姿。他站在山顶,仿佛是一座巨大的屏风,挡住了外界的一切干扰。
二句“山上无花不见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春景的赞美之情。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大自然最美的时刻。然而,由于山高路远,山上的花期比山下要晚一些,因此当山下的花儿盛开时,山上的花儿却已经凋谢了。这种对比使诗人更加珍视眼前的春光,也使他更加感叹时间的流逝。
下两句“下山花落空惆怅”,诗人下山后,看到山下的花儿已经凋谢,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惆怅。这种情感源于他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更源于他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最后两句“嫣香空后芳草萌,芳草萋萋愁更生。子规啼血不见花,春又别我天之涯。”这四句诗以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深深惋惜之情。
“嫣香空后芳草萌”一句,诗人用“嫣香”来形容春天的气息,然后提到芳草萌发的情景。这里的“嫣香”既形容了春天的气息,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芳草萌发的景象与诗人心中的失落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芳草萋萋愁更生”一句,诗人用“萋萋”来形容芳草的生长情况,然后提到忧愁也随之而生。这里的“萋萋”既形容了芳草的生长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随着芳草的生长,诗人的忧愁也随之增加。
“子规啼血不见花”一句,诗人用“子规”来象征春天的离去。然后提到子规的啼叫声如同鲜血一般鲜红,但却无法挽留住春天的脚步。这里的“啼血”既表达了子规的悲鸣声,也暗示了春天的无情。
最后一句“春又别我天之涯”,“春”是指春天,“别”则表示离别。整句话的意思是春天再次离开我而去,而我只能望着它渐行渐远。这里的“天涯”指的是遥远的距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留恋和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