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辔都城风露秋,行台无妾护衣篝。
虎头妙墨能频寄,马乳蒲萄不待求。
上党地寒应强饮,两河民病要分忧。
犹闻昔在军兴日,一马人间费十牛。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其三)

揽辔都城风露秋,行台无妾护衣篝。    
虎头妙墨能频寄,马乳蒲萄不待求。    
上党地寒应强饮,两河民病要分忧。    
犹闻昔在军兴日,一马人间费十牛。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揽辔都城风露秋”

  • 意境描绘: 此句通过“揽辔”暗示着顾子敦即将承担重要的责任和任务,而“都城”则表明其工作地点位于京城,一个权力中心。秋天的风露更增添了一丝凄凉之美,象征着顾子敦面临的挑战与考验。
  • 历史背景关联: 秋天在古代常常与离别、思乡之情相联系,诗人可能借此表达了对顾子敦即将远离家乡的担忧和不舍。
  • 关键词解释: “揽辔”指的是握辔,喻指控制大局或掌握重要事务;“风露秋”不仅形容季节,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2. “行台无妾护衣篝”

  • 情感表达: 此句透露出顾子敦虽身处高位却缺少私人关怀的孤独感。”无妾护衣篝”形象地描述了他的生活状态,凸显了他需要独自面对一切困难的局面。
  • 社会意义: 这样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官员在朝中的地位与待遇,突出了他们往往需要独立承担更多责任的社会现象。
  • 注释与分析: “无妾护衣篝”反映了宋代官员生活的一种常态,他们往往因为职责繁重而难以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这种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现实感和深刻性。

3. “虎头妙墨能频寄”

  • 文学技巧: 此句中的“虎头”比喻可能是指顾子敦具有非凡的才学和勇气,而“能频寄”则说明其文笔出众,能够频繁地将书信送到对方手中。
  • 象征意义: “虎头”也可能隐喻顾子敦的性格刚毅如虎,不畏艰难;“能频寄”则显示了他在处理公务上的效率和责任感。
  • 赏析: 这一描写不仅赞美了顾子敦的个人才能,也体现了他对于国家政务的贡献和重视。

4. “上党地寒应强饮”

  • 地理特色描述: 上党是古代地名,这里用来形容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严酷。
  • 人物反应: 这里的“应强饮”表达了一种适应环境的决心,也暗示了顾子敦面对艰苦条件时的坚韧不拔。

5. “两河民病要分忧”

  • 社会责任意识: 这表明顾子敦不仅仅是一个执行者,更是民众福祉的守护者,他的工作关系到民生大计。
  • 现实影响: 这样的描述反映了顾子敦作为高级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了他的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性。

综合解读与评价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不仅是一首送别诗,它还深刻揭示了官场生活的艰辛、个人才华与责任的平衡,以及士人对于国家和百姓的责任担当。黄庭坚通过这首诗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应当坚持不懈地为国家服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