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二十四桥月,马上时时梦见之。
想得扬州醉年少,正围红袖写乌丝。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在《赠别》诗中回忆了与广陵女子的一段恋情,这首怀古词就是从这段往事中生发出来的。

“往岁过广陵”四句,追忆当年春日经过扬州时与广陵女子的一段恋情。这女子曾为杜牧写诗,杜写下《叹花》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飞。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后来杜牧到江边送客时,又写了一首送别词《赠别》:“娉娉袅娜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两句诗,正是化用杜牧的这两首诗中的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正是扬州春天的景象,所以作者说“仿佛三生杜牧之”。而扬州风物之美,也正像杜牧诗中所写:“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笛。”“二十四桥明月夜”一句,便是化用杜牧《赠别》诗“马上时时梦见之”一句。这里把杜牧的名句作为自己诗句的引子,既显示了二人之间的渊源关系,又表明自己对杜诗的熟悉和喜爱。

“淮南二十四桥,明月夜来归梦到谢公池。”淮南即淮南郡,今安徽淮南一带;谢公池,即东晋谢安游赏的曲阿池,在今江苏镇江附近。《世说新语·任诞》云:“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曰:‘君可作调,待吾作卿。’”可见谢安善于解人意,善于为人排忧解难。杜牧在《遣怀》诗中也曾写到:“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里借用了谢安的故事,以表现自己在扬州时的得意心情。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漂泊在外,但心中常怀扬州旧情,梦里也常常回到扬州谢安的池畔。

“想得扬州醉年少,正围红袖写乌丝。”这两句是对扬州旧情的回忆。杜牧曾在《题扬州禅智寺》(《全唐诗》卷五十五),《寄扬州韩绰判官》(《全唐诗》卷五十八)两诗中写过扬州的美好风光和自己的愉快情怀。这两句是说:如今想起当年在扬州醉心于歌舞繁华的少年,正在围着一位美女写起书法来。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自己风流倜傥生活的追忆。这两句诗不仅抒发了自己怀念扬州旧情之情,也表达了对人生易逝的感慨。

此词下阕由追忆扬州旧事转入怀人。“淮南”句承上启下,由怀昔转为伤时。“想得”两句,承上文“想得扬州醉年少”,写当时扬州的盛丽繁华。这两句是说:想到扬州那年华正好的少女们正在围绕着那位才女(按:指韦丛),一起写起书法来。这两句诗既是对韦丛美好青春的追述,也是对自己的美好记忆的追忆。这两句诗是诗人表达对过去生活美好时光的留恋。

此词下阕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人生的感怀。“想得”句是说:“想得到扬州的那群年轻美丽的女子,如今已各散天涯,各自为生活奔波,她们的青春早已逝去,头发也已斑白。”“想得”句是说:“现在只有我一人还在四处漂泊,心中常常想念着那些扬州的美丽女子。”这两句诗是说:如今只有我在四处漂泊,心中常常想念着那些扬州的美丽女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叹和无奈。这两句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怀,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