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催举子着花黄,来食邯郸道上粱。
便欲扫床悬麈尾,正愁喘月似灯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槐催举子着花黄,来食邯郸道上粱。
    注释:槐树催促着学子们(科举考试的学子)穿着黄色的衣服,来到邯郸道上准备食用(准备进考场)。这里的“槐树”是指科举考试的学子们,而“着花黄”则是指他们穿着黄色的衣服,代表着他们的学识和才华。同时,“来食邯郸道上粱”也是指这些学子们准备在邯郸道上进考场吃午饭。这里的“邯郸道上”是指通往长安的道路,也就是科举考试的考场所在地。

  2. 便欲扫床悬麈尾,正愁喘月似灯光。
    注释:我准备打扫一下房间,挂起我的麈尾,但心中却有些担心,担心月光如灯光一样刺眼。这里的“掃床”是指打扫房间,而“麈尾”则是古代文人学士常用的拂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科举考试的紧张和焦虑之情。他想要通过打扫和挂起麈尾来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但同时又担心月光过于明亮,影响自己的发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朋友徐文将的时候,写下了这首作品。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通过描绘槐树、梁米等景物,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同时,诗人又通过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表达了自己对科举考试的紧张和焦虑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深厚的友情,又有深沉的情感,让人读后感到十分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