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冠行客莫先尝,杨子家无数仞墙。
假借肃霜令弄色,勾添寒日与争黄。

【注释】康国:即康与之,唐时为翰林学士。杨子家:指杨贵妃的宅第,在兴庆宫之西。仞(rèn)墙: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等于十步。肃霜令弄色:比喻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使景物更加生动逼真。勾添寒日与争黄:意谓用浓淡、明暗等手法描绘出色彩的变化。

【赏析】诗题下注有“戏呈康国”,可见这是一首以戏谑口吻写来的作品。全诗从“整冠”开始,到“勾添”结束,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最后点出主题,妙趣横生。

开头两句是说诗人整理好衣冠,准备去拜访那位以善画著称的康与之。“整冠”二字很见功底,既表明了诗人对礼节的严格遵守,又表现了诗人的谦和恭谨。“行客”二字,说明诗人此次出行的目的,是为了给康与之送行卷,所以诗人要打扮整齐,以示郑重。“莫先尝”三字是关键,意思是说不要抢先品尝,以免破坏了主人家的宴席。这既是虚词,又是实词,它巧妙地引出了后文的“杨子家”三字。

“杨子家”是唐代长安城内著名的酒楼名店,其建筑豪华气派,极尽奢华。“无数仞墙”四字,形象地描绘了杨子家酒楼的高峻壮丽,也暗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登临杨子家酒楼,观赏那“千尺丝纶挂秋月”(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的美景。

下面一句“假借肃霜令弄色”,是写秋天的景象。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秋霜比作一位能工巧匠,将萧瑟的秋风、飘零的落叶、斑白的鬓发等等都赋予了生命,使其具有了人的情感和行为。接着两句则通过诗人自身的观察和联想,进一步描绘了秋景的动人之处。“勾添寒日与争黄”句,更是巧妙绝伦,诗人不仅运用拟人手法,把太阳也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而且还用“勾添”、“争黄”等动词活用了色彩,使之更富有动感和活力。

全诗构思精巧,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耐人寻味。诗人通过对杨子家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杨子家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