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学知归宇,先生有典刑。
家贫甘半菽,身后只群经。
尊俎言犹在,琼瑰梦已灵。
林宗负全节,无愧冢中铭。
【解析】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首联是说:我虽然知道归途,但您有训导之典刑;颔联是说他家境贫寒,却能甘于吃半菽羹;颈联是说他生前讲论经典,死后只留下群经;尾联是说:您的高风亮节,使林宗负全节,无愧于冢中铭。
【答案】
挽张直讲圣行二首(其一)
末学知归宇,先生有典刑。
家贫甘半菽,身后只群经。
尊俎言犹在,琼瑰梦已灵。
林宗负全节,无愧冢中铭。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去世后。首联说:“我虽然知道归途”,但“您有训导之典刑”(《唐才子传》)。作者与张直讲相识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同为翰林院供奉。开元二十年(732),张被贬为江陵令,临行时作者作此诗以赠别。当时两人都是年轻有为、才华出众的士人。“半菽羹”出自《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称赞颜回的品德高尚,他的生活虽然清苦,而精神世界却十分丰富。“只群经”,表明他一生勤于治学和研究经典,不因贫困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中间两联写他的为人:一是“尊俎言犹在”,说明他虽已去世,但人们对他的怀念并未消失,他的言行仍然影响着人们;二是“琼瑰梦已灵”,表明他的遗愿已经实现,他的高尚品质和美好形象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最后一句“林宗负全节,无愧冢中铭”,是说这位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将永垂不朽。“林宗”,指东汉名臣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少好学,师事同郡樊重。举孝廉,迁郎中令,迁太仆。后遭权贵陷害入狱,受尽屈辱,但他坚贞不屈,终得昭雪。临终时,告诫子孙不得接受宾客的馈赠。杨震一生清廉,为官正直,深受人民爱戴。“全节”,即保全节操。《后汉书·杨震传》载,有人劝杨震为儿子娶富商女子为妻,杨震坚决拒绝,说:“天知,神知,我何不知!”后来有人又劝他利用权势为家人谋取高官厚禄,杨震更是怒斥说:“天道神明,吾实不德。”并把儿子杨秉叫到跟前说:“百代都行忠孝之道,你一定要记住。”杨秉长大后,果然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冢中铭”指的是杨震墓前的石碑上镌刻的铭文:“故太尉杨震”,“故”字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后人称颂他的高尚品格和廉洁从政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