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门为国产英贤,淮海钟灵五百年。
松竹千寻森气节,江湖万顷渺情田。
白头未握封侯印,皂盖犹分刺史天。
俗变农桑皆犊佩,家传恺悌只蒲鞭。
敛容不动吏曹畏,清坐无言上意宣。
四野欢声丰岁里,西山爽气寿杯前。
篱边陶菊千苞折,阶下尧蓂一叶鲜。
香火祝公三入后,却来平地作飞仙。

【译文】

在门下为国培育英才,淮海钟灵五百年。

松竹千寻森气节,江湖万顷渺情田。

白头未握封侯印,皂盖犹分刺史天。

俗变农桑皆犊佩,家传恺悌只蒲鞭。

敛容不动吏曹畏,清坐无言上意宣。

四野欢声丰岁里,西山爽气寿杯前。

篱边陶菊千苞折,阶下尧蓂一叶鲜。

香火祝公三入后,却来平地作飞仙。

【赏析】

《贺刘使君》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此诗首联写使君政绩卓著,贤明有德,能招揽四方俊杰之士;颔联写使君治绩显赫,功高望重,其威望遍及江淮一带;颈联写使君平易近人,不骄不躁,深受百姓爱戴;尾联写使君廉洁奉公,深得民心。全诗以颂扬的语气赞扬了刘使君的政绩和品德。

诗的开头两句,“于门为国产英贤,淮海钟灵五百年”,赞颂了刘使君政绩卓越,堪当大任,他治理下的淮海地区如同千年的古树一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一句是总述刘使君政绩之盛,为下文具体描绘作了铺垫。

“松竹千寻森气节,江湖万顷渺情田”,则进一步从两个方面描绘刘使君的政绩。一方面,刘使君善于培养人才,使得“松竹千寻”,即树木参天,枝叶繁茂,比喻人才济济,多才多艺。另一方面,“江湖万顷”则形容刘使君治理下的淮海地区水乡广袤,风光旖旎。这两联都是用典,既赞美了刘使君的政绩,又表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

“白头未握封侯印,皂盖犹分刺史天。”两句中,“白头”指白发苍苍的老人,“皂盖”指黑色的车子,“封侯印”指官印,“刺史天”指地方官。这句的意思是说,即使到了老年,刘使君也没有得到过什么封赏,但他依然能够做到公正廉明,深得百姓爱戴。这是对刘使君的另一种赞誉。

接着的“俗变农桑皆犊佩,家传恺悌只蒲鞭”,则是具体描绘了刘使君的政绩和品德如何影响到百姓。“俗变农桑皆犊佩”意思是说,老百姓都把牛当作耕田的工具,而不再骑马射箭,因为刘使君提倡农耕的重要性,使得人们更加重视耕种,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这也体现了刘使君对于民生的重视。而“家传恺悌只蒲鞭”则是说,老百姓家家户户都传承着刘使君的恩德和仁爱,他们用蒲鞭来教育孩子,教导他们要孝顺长辈,要懂得仁爱的道理。这也是对刘使君的另一种赞誉。

“敛容不动吏曹畏,清坐无言上意宣”两句则是描绘了刘使君的威严和智慧。“敛容不动”是说他严肃而又威严,让人不敢轻易冒犯;“清坐无言”则是指他坐在上面并不说话,但是他却能够用智慧来化解各种难题。这是对刘使君的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赞美。

接下来是“四野欢声丰岁里,西山爽气寿杯前”,这两句是对刘使君的祝愿。他希望他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福寿双全。同时,也表达了对刘使君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篱边陶菊千苞折,阶下尧蓂一叶鲜”,则是对刘使君人品和才能的进一步赞美。这两句中的“篱边”和“阶下”都是用来描绘刘使君所处的位置和他的工作环境。而“陶菊千苞折”则是指菊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着刘使君的才华横溢、事业有成;而“尧蓂一叶鲜”则是说尧帝出生时,他的母体上有一片像蓂一样的叶子,后来逐渐展开成了一片完整的树叶。这里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典故,来赞美刘使君的人品和才能。

整首诗通过对刘使君的描绘,展现了他的政绩、才能和品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刘使君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