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两鹑衣白发翁,讲筵谈柄坐生风。
昭明太子欢相得,应与商山西皓同。

【注释】

仪贤堂:指文坛,即文人聚集之地。

两两:指两位老人。

鹑衣白发翁:指年迈的读书人。

讲筵:指讲堂或讲学场所。

谈柄:指言论。

生风:产生影响。

昭明太子:指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儿子刘子业(刘休)的小名。

商山: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西皓:指魏晋之际的文学家、思想家阮籍。

赏析:

这首诗写文坛老辈们的风采,表达了作者对文坛前辈的敬仰之情。

前两句“两两鹑衣白发翁,讲筵谈柄坐生风。”描写了两位满头鹤发的老读书人的风采:他们身着朴素的服装,像两只鹌鹑一样,虽然年纪很大,但仍然精神矍铄,言笑晏晏,仿佛有无穷无尽的话题。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人物的形象和动作,展现了老读书人们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后两句“昭明太子欢相得,应与商山西皓同。”则是说这两位老读书人与当时的文坛领袖——昭明太子刘子业(刘休)十分投缘,他们的思想和才华都得到了昭明太子的认可和支持。这里的“应”,表示应该;“与”,表示一起;“同”,表示相同。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文坛前辈们与当时文坛领袖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他们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赞扬。

整首诗通过对文坛老辈人物的刻画和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文坛的繁荣和进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文坛前辈们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