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西林月,孤闲独见君。
杖藜探涧水,攲枕看山云。
鹿过何人见,猿啼只自闻。
篇章知几首,寄我莫辞勤。
【注释】
寄东山:寄赠,写给某人的信。
高卧:指隐居山林。
西林:指山中。
孤闲独见君:只有你一个人清闲。
杖藜探涧水:拄着拐杖到涧边去打水。
攲枕看山云:斜倚枕头观赏山上的云彩。
鹿过何人见:鹿群过去又有谁会看见呢?
猿啼只自闻:猿猴的叫声只是自己能听见。
篇章知几首:诗篇有多少首?
寄我莫辞勤:给我寄诗时不要嫌烦劳。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简洁明快的笔墨描绘出一幅隐逸之士的清幽雅趣图。诗人借与东山禅师书信往来之便,抒发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禅门的钦慕之情。
第一句写景。“月”,点明了时间;“西林”表明了地点。“高卧”,“孤寂”,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独自静处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二句写物。诗人在山中独居,没有世俗的打扰,因此,他经常能看到一些平常人所无法见到的东西,如“君”等,这就进一步烘托出了他的清幽雅趣。
第三四句写人。“杖藜”、“欹枕”,是其生活的具体动作,而“山云”、“鹿过”,则又从其所见所闻中提炼出意象来描写。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其生活的清贫、寂寞、孤独,又写出了他内心的恬淡、宁静、超脱。
最后两句写情。“知几首”说明作者对诗歌创作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但“莫辞勤”,则更突出了他对写作的执着和热爱。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作者通过写景抒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对禅宗文化的敬仰,充分显示了自己对佛家的虔诚和信仰。此诗不仅表现了作者隐逸生活的清幽雅趣,而且揭示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