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未识恐微茫,每坐青林惯日长。
鱼鸟自同千里乐,风烟漫逐一城香。
竹围月色来深院,花引春情过短墙。
人世定知何处好,且勤诗酒惜年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熙春园》。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熙春园
桃源未识恐微茫,每坐青林惯日长。
鱼鸟自同千里乐,风烟漫逐一城香。
竹围月色来深院,花引春情过短墙。
人世定知何处好,且勤诗酒惜年光。

注释:

  1. 熙春园:这是诗人在熙春园中游赏时所创作的一首诗。
  2. 桃源未识恐微茫,每坐青林惯日长。
  • 桃源未识恐微茫:意指桃花源这个地方尚未被世人所知,给人一种神秘和遥远的感觉。
  • 每坐青林惯日长:意指诗人在绿意盎然的树林中坐卧,习惯了阳光的照耀。
  1. 鱼鸟自同千里乐,风烟漫逐一城香。
  • 鱼鸟自同千里乐:意指鱼和鸟都享受着千里之外的自由乐趣。
  • 风烟漫逐一城香:意指风吹过的地方,烟雾弥漫,使得整个城市都充满了花香。
  1. 竹围月色来深院,花引春情过短墙。
  • 竹围月色来深院:意指月光下,竹子的影子围住了深院。
  • 花引春情过短墙:意指花朵引来了春天的情感,穿过了短墙。
  1. 人世定知何处好,且勤诗酒惜年光。
  • 人世定知何处好:意指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个地方是美好的。
  • 且勤诗酒惜年光:意指应该珍惜时光,勤于写诗喝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熙春园中的所见所感。从“桃源未识恐微茫”开始,诗人表达了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之情。接着,“每坐青林惯日长”,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度过悠闲时光的景象。然后,“鱼鸟自同千里乐”与“风烟漫逐一城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最后,“竹围月色来深院”与“花引春情过短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与珍惜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