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路通南国,于今人少行。
遗民依庙住,旷野用锄耕。
古木刀痕熟,空山鬼火惊。
犹闻宿师处,仓猝又招兵。
【注释】
- 南丰:地名,位于今江西省。
- 于今:至今。
- 行:行走。
- 古木刀痕熟:指砍伐后留下的树桩。
- 仓猝:急迫。
- 宿师:指过去的将军或将领。
【赏析】
这首《南丰道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中通过描绘南丰的自然环境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的感慨。
首句“此路通南国,于今人少行”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南丰的道路通往南方,现在很少有人行走。这句诗不仅描述了南丰的道路情况,也暗示了南丰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在古代,南丰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连接了南北各地,因此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如今道路变得冷清,无人来往,这不禁让人感叹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不同。
第二句“遗民依庙住,旷野用锄耕。”描绘了一种典型的乡村景象。在这里,村民们在庙宇附近居住,过着朴素而宁静的生活。他们使用锄头进行耕作,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同时也展现了农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他们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南丰的自然环境和农民的生活场景。第三句“古木刀痕熟”,形象地描绘了砍伐树木留下的痕迹在岁月中的逐渐消逝。这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人类活动的破坏性。第四句“空山鬼火惊”,则描绘了夜晚寂静的山林中突然冒出的火光,给人以惊恐之感。这种描写既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好奇。
最后一句“犹闻宿师处,仓猝又招兵。”则带有一种戏剧性的色彩。在这里,诗人似乎听到了过去将军的传说,他们在紧急关头召集士兵准备战斗的情景。这种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悬念感,也体现了历史故事的延续性和传奇色彩。
整首诗通过描绘南丰的自然环境和农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古朴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的世界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