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承平日,兹为富庶乡。
门庭存位置,井臼隔垣墙。
草市宜区种,空村又夕阳。
谁欤真致此,盗贼已天亡。

诗句释义

1 想见承平日,兹为富庶乡: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时代的怀念和对富裕乡间的向往。”想见承平日”表明作者曾经经历过或想象过和平安宁的日子,而”兹为富庶乡”则直接描绘了当下的繁荣景象,暗示着这是一个物产丰富、生活安定的地方。

  1. 门庭存位置,井臼隔垣墙:这两句描绘了乡村的景象。”门庭”指的是家门前的空地,”存位置”可能意味着这些空地被充分利用或妥善安置;”井臼”指的是水井和舂米的石臼,”隔垣墙”则可能意味着这些设施之间有一道墙相隔,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2. 草市宜区种,空村又夕阳: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生活场景。”草市”是农村集市,”宜区种”可能意味着这里适合种植农作物;”空村”则表示村落中的居民都已经外出,只有夕阳映照下的空旷村庄。
  3. 谁欤真致此,盗贼已天亡: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地治安状况的担忧。”谁欤真致此?盗贼已天亡”可能意味着当地的治安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善,盗贼无处藏身,无法为非作歹。

译文

在南丰道中看到和平时代的景象,这里是富裕的乡村。
门前空地上留下了过去的痕迹,水井臼杵被墙壁分隔。
农村集市适宜种植作物,空荡荡的村庄又迎来了夕阳西下。
是谁真正让这个地方如此安宁,盗贼早已消失无踪。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既有对当前生活环境的赞美,也有对未来治安状况的乐观展望。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繁荣以及安宁生活的深深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